還有那種最最厲害的,就是那種長長的、會在天上飛的那種。
尼瑪!
那天我可是就在弓弩陣的旁邊啊,就那麼幾下子,還不到一盞茶的功夫,一萬人的弩兵就傷亡了七八成之多。
煙塵散盡之後,有的人死無全屍;有的人七竅流血而死;那些還活著的也都是大半天都聽不到聲音,整個人都是渾渾噩噩的。
好訊息就是自從上次之後,對面的這些家夥就再也沒有用過那種大殺器了。
························
海涯城,位於涯州的東北邊,同時也是涯州的首府。
這裡是大秦氣候最為幹旱炎熱的地方之一,但是這裡仍然彙聚了大量的人口。這裡是紅河科羅拉多河)的下游地區,土地肥沃,靠著紅河水的灌溉,這裡是南方少數的産糧地之一,除了糧食這裡還盛産棉花,每年光是棉花一項就能夠為這裡的帶來大量的商人、稅收。
同時這裡也是紅海向北的交通樞紐、漠州向東的一條要道,從漠州向東就只有走這裡條路最快最好走;另外一條就是繞過漠州中部的沙漠戈壁,從西北邊的琿城和漳城,然後再轉向西南的灣城。
入冬之後,海涯城的溫度就降低了,大街之上早就沒有了夏日裡的炎熱。
沒有了炙熱的溫度,按理說冬天才是這座城市春季。
但是,因為戰爭,因為城外的大軍,這裡沒有了往日的繁華,就連街上賣菜的小販都少的可憐,而且菜也是焉巴巴的。
現在的海涯城已經完全戒嚴了,只許進不許出!為了避免戰亂,能走的都拖家帶口,該往東的往東,該往西的往西。
面對城外蝟集的敵軍,整個海涯城的守軍都是非常忐忑的。城外的敵軍足足有十萬之多,還全部都是強軍。
話說,自家人知自家事。
最近幾天,整個海涯城都是人心惶惶的,當初的那種想做‘開國功臣’熱情早就沒有了。人冷靜下來之後,心思就更加的活絡了。
現在仔細想想,不覺得就是渾身的冷汗冒了下來。別人不清楚,他們這些在體制內的人難道還不清楚嗎?
打仗靠的是什麼?不外乎是錢糧、人命、器械、天時地利,但是最終要看的還是‘民心’。
‘民心’這種東西雖然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是它確實是存在的。大秦千年的傳承不僅僅靠著貫通上下的武功。要是很單純的依靠武功的話,那千年前的悲劇將會再次上演。
諸夏苗裔最擅長的就是‘知錯能改’,正是在不斷地變通之下,大秦從各個方面産生了進步,律法、軍伍、官員體制,甚至就連官道之上的馬車是走左面,還是走右面都有了規定。
這就是所謂的‘文治武功’。而不再是現千年前的那種一切都是為了戰爭、戰爭,還是戰爭!
但是這不意味著,大秦的戰爭機器就會變得遲緩、甚至是腐朽。
就像明太祖朱棣定都燕京,留下了“天子守國門”的祖訓一樣當然,子孫太渣渣了這就沒有辦法了)。
為了保證國家的血性,大秦也有類似的律法,其實這也是延存數千年傳統。
按照傳統大秦所有的官員、貴族都需要有從軍的經歷,這一點就連皇帝都不例外。當然了,皇帝以及皇帝的兒子們都是要上戰場的,甚至就是死在戰場之上的也不知凡幾。
因此其他的人還能夠有什麼拒絕的理由呢?難道你的性命比皇天貴胄還要尊貴嗎?
當然了,在這裡重要的不是有多少貴族子弟參加過軍伍,雖然說這些家夥為了能夠活著從戰場之上活著回來,個個都是飽讀經書、武藝非凡······
最重要的是,大秦國內幾乎所有大量的適齡男子都是參加過軍伍,服過勞役、軍役的,這就意味著在短時間內,就能夠集結起一支有著足夠戰力軍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