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邊的李軒,在阿克巴帶兵而走的第二天,也得知了阿克巴從齋浦爾撤兵的訊息。
因為怕是莫臥爾的詭計,所以李軒也足有兩天按兵不動。
正是因此,帶兵攻破德里的人,就成了楊洪義。
而他所派出追擊莫臥爾軍隊的那兩萬明軍,則一直追到了木爾坦城,才退了回來。
當李軒來到德里城下之明,看到城頭上的大明旗幟,都已經有點懵。竟然有人比他還先一步打破了德里。
看到迎出城外的人是楊洪義,李軒雖然極是高興,卻也無法笑得起來。攻下德里,這應該算是頭功。
李軒與楊洪義互相說了路上的經過,李軒對於沒能拿到頭功才釋然。
楊洪義與與五萬明軍,可都是從葉爾羌翻山越嶺而來。而且一出山區便與莫臥爾的十萬鐵騎打了一場硬仗。相對來說,自己領兵從海上而來雖然也很辛苦,可對於楊洪義能帶著數萬人在陸路上走過來,並且與十萬莫臥爾騎兵大戰,那就不算什麼了。
兩人的兵馬合到一起,足足有十萬明軍。
但是這個時候,並不能及時得到朱載坖和國防部的命令。如果按兵不動的話,怕是會貽誤戰機,不如對阿克巴窮追猛打將莫臥爾徹底滅掉。
兩人商量好了行動方案之後,便各自領著四萬人出發,而在德里城中,則留了兩萬明軍守衛以防有人藉機起事。
十五天後,在木爾坦城外的的東南和東北兩個方向,各有四萬明軍駐紮於十裡之外。
阿巴斯如今對於明軍已經心生懼意,得知有八萬明軍前來,便立時沒了一戰的勇氣。他此時雖然又集齊了一批人馬,使得手中的兵力重新達到十萬人。可是要講戰力,怕是十萬人加一起,也皇帝會是明軍四萬人的對手。
有了懼怕之意,在沒有必勝的信心之下,便是極度自我懷疑。因而阿克巴也沒等明軍前來攻城,他帶著所有能帶走的,向著西北邊的喀布林城。
對於阿克巴的不戰而退,李軒與楊洪義兩人十分意外。
不過能不戰而屈人之兵,倒也不錯。至少眼前可以少省一些力氣,無非是將決戰延後罷了。
一進了木爾坦城中,他們才知道阿克巴帶人去了喀布林。
對於喀布林的位置,似乎已經接近了吳雲生的轄區。
他們合計了一下,由楊洪義帶著五萬明軍去喀布林繼續追擊。而李軒則帶著三萬明軍,去收服那些還沒有嚮明軍投誠的城市。
在巴特那的戚繼光,此時也已經將阿克巴留下來牽制的十萬莫臥爾軍隊擊潰打散,正沿恆河西來。
若大的一個莫臥爾帝國,前後不過數月,便眼見得煙消雲散。
喜歡寡人有病請大家收藏:()寡人有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