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6章 舉賢不避親

薛蟠笑道,“寬宇先生言重了,晚輩能得附驥尾,已經足堪榮幸。”

張鵬翮經過這封交談,與薛蟠愈發投契,真正把他視為同道中人了。

這份認可,對薛蟠而言,彌足珍貴。

薛蟠之前雖然因為做事,先後得到過順天府尹鄧浩然、內閣次輔戶部尚書石淼文、內閣首輔吏部尚書王汝霖的賞識,但是在這些朝廷大老眼中,薛蟠仍只不過是一個能做實事的官場後進。

至於賈政、林如海對薛蟠的看好,則有很大成分基於彼此間的親戚關係。

張鵬翮的這份認可,卻是從人格品性方面,對薛蟠的全面認同。

接下來,薛蟠又在蘭考的黃河大堤上呆了幾天,旁觀了張鵬翮制定的修河方略的施工過程。

其間,薛蟠把水泥,獻了出來。

張鵬翮原本對水泥不以為意,但是在親眼見證到水泥凝結之後的堅固程度之後,連連頓足道,“文龍怎麼不早把這樣神物拿出來?若是早幾年有它,那老夫的治河成果會比現在更好!”

治理黃河,最緊要的就是修築堤壩。

而這個時代的河道堤壩,大都是用的泥土,即便是有些河段用到了磚石,因為缺少黏合劑,堅固程度也十分有限。

水泥作為一項用途廣泛的黏合劑,用在河道堤壩修築上,確實是能發揮奇效的。

有些險要的河道,若是有了水泥,堤壩的堅固程度,就能從抵禦十年一遇的洪水,提升到抵禦三十年一遇,甚至五十年一遇的大洪水!

水泥運用到修河上,能夠極大地降低潰堤的風險。

有了水泥,即便沒有治河新策,張鵬翮也有信心,保證黃河南流河道的堤岸數年不潰。

有了水泥,新修的黃河北流河道,堤壩就能束得更緊,如此一來,黃河改道北流之後,因為堤壩束河衝沙的效果,能夠更好地減少黃河下游的泥沙淤積。

薛蟠這次來,接連給張鵬翮帶來意外之喜,讓他竟有些應接不暇之感。

既想趕在豪門權貴看上黃泛區淤田的好處之前,把淤田的所屬權收歸朝廷;又想立即借用水泥,趕緊把幾次險要的河段堤防加固一番,分身乏術。

薛蟠勸道,“寬宇先生,單靠您一個人,是無法把事情做得面面俱到的,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您也需要找幾個副手,來幫您分擔一下。”

張鵬翮嘆道,“治河是個苦差事,哪有人願意來跟著老夫吃這份苦受這份累呀。”

薛蟠說道,“其他人不好說,但是張世兄得您教導,足能擔當此任!舉賢不避親,寬宇先生不能因為避嫌,就任世兄大才,無以施展吶。”

張鵬翮的長子張懋城,如今也年過五十,已到知天命之年了,卻因為不是兩榜進士出身,入仕多年,依然只是區區從五品知州,若是沒有機緣,此生可能無望入朝,升遷正三品以上的朝廷大員。

張鵬翮信不過其他人,不放心把治河要務,交給那些他眼中的酒囊飯袋之手,但是對他親自教導的兒子的品性,卻瞭解至深,無可指摘。

只是因為避嫌,才始終沒有想過把張懋城調入河道總督衙門。

薛蟠說道,“即便不能把張世兄調入河道總督衙門,親自做老大人的副手,但也可以把他調到治河新策涉及到的沿岸州府,借重他的能力,為治河保駕護航!

“老大人若是堅持避嫌,那就由晚輩來為張世兄作保,您老意下如何?”

張鵬翮如今已經年逾七旬,這些年與張懋城始終宦遊各處,不得相聚,父子連心,怎麼可能不掛念?

見薛蟠這樣說,張鵬翮終究沒再堅持避嫌原則,預設了薛蟠為張懋城籌謀的舉動。

喜歡紅樓之薛霸王請大家收藏:()紅樓之薛霸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