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9章 姐妹學八股

而且,賈寶玉有這樣的條件,也是旁人羨慕不來的事情。

這本來就是詩書傳家的一大優點。

像張鵬翮、張懋城父子,張鵬翮是進士出身,雖然沒能把張懋城也培養成進士,但是那是因為張懋城一試不成之後,就無心再考了,選擇了直接以舉人入仕,若是他能像其他人那樣,堅持一試不成,三年後再試,再試不成還要三試,以張懋城的家學,考中進士的可能性,相比起其他人,是要高很多的。

賈家從第二代開始,就有意把家風往詩書傳家方向轉化,並在第三代就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寧國府第三代的賈敬,便是正榜進士出身。

只可惜,賈敬後來一心向道,連寧國府偌大家業,都交給賈珍揮霍了,對族中子弟的學業,自然更是置之不理。

所以,才導致賈府家學的學正,只是個老童生出身的賈代儒。

賈家在京中的八房的數十子弟,除了英年早逝的賈珠,連一個秀才都沒有。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在《紅樓夢》文字中,要等到賈珠的兒子賈蘭長大之後,才會考中進士,傳續下賈家的詩書傳統。

那個時候,偌大賈府,早已經徹底敗落了。

現在賈寶玉有了林如海的親自教導,只要他能夠真正收心,把心思全用在讀書科舉上,以他的聰明才智,不說進士,至少秀才、舉人,是十拿九穩的。

只是,賈寶玉空有這麼好的條件,卻不懂得好好利用。

林如海每次佈置的作業,賈寶玉的完成度,都還比不上只是湊趣旁聽的林黛玉、史湘雲、賈探春、薛寶琴等姐妹。

讓林如海不止一次的嘆息,只恨林黛玉、史湘雲、賈探春、薛寶琴幾人沒有託生成男兒身,無法參加科舉,不然賈史林薛幾家,就都後繼有人了。

薛蟠回來,看到眾姐妹和賈寶玉在林如海指導下,做的八股習文,已經林如海針對每篇習文做的點評,他雖然不明其意,卻從中琢磨出一個商機。

賈寶玉和眾姐妹,都是才剛開始學習作八股文章,文力都頗稚嫩,不入方家之眼。

不過,賈寶玉和林黛玉、史湘雲、賈探春、薛寶琴等姐妹,放在後世,也都是學霸級別的人物,聰明才智遠在普通人之上。

所以,哪怕是他們的習文,對普通人而言,也擁有一定的借鑑參考意義。

別的不說,薛蟠在西山煤務公司、西山工業基地、長蘆鹽業公司、開平煤礦等地,都開辦了免費的學堂,供適齡孩童讀書識字。

薛蟠的長遠目的,是想從這些礦工、鹽戶子弟中,培養出一些讀書人,未來若是科舉有成,得以躋身官場,以薛蟠在他們中的威望,必能成為薛蟠在官場的一大助力。

為此,薛蟠不惜重金,請了不少秀才,乃至舉人,在學堂任教。

可是,這些人的學識水平,和林如海,還是無法相提並論的。

如果在這些學堂就讀的礦工、鹽戶子弟,能夠有賈寶玉、林黛玉等人的習文,作為參考,即便起不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少也會有些進益。

於是,薛蟠便拜託林黛玉、史湘雲、賈探春、薛寶琴等姐妹,把她們每次被林如海批閱點評過的習文,整理出來,排版印製成書。

一方面透過薛家商號的書鋪,發往各地銷售,一面也免費提供給各處學堂,作為學堂學子的教輔資料。

實際上,薛家商號,早就在做教輔資料的生意了,尤其是前年宛平、大興兩縣的縣試、院試、府試,順天府的鄉試,以及去年的禮部會試,和最後的殿試,薛家商號都透過關係,第一時間取到了中試的文章,以最快的速度印刷成冊,頗為暢銷。

林黛玉、史湘雲、賈探春、薛寶琴等姐妹,過去兩年,算是完整地經歷過一次縣試、院試、府試、鄉試、會試、殿試中試文章的洗禮,見識到了這個時代讀書人中的佼佼者。

雖然科舉考的八股文,不能代表一個人真正的學識。

但是既然生活在這樣的時代,連科舉都考不好的話,也難稱得上真正的讀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