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的這一次南巡,有三個目的,一個是考察從北京城到江南的官道改造情況,一個是考察河工堤壩加固情況,另一個是想看看江南建立的格物院,洋人和江南士子在思想領域的競爭情況。
自打康熙三十九年,在芙蘇妮的指點下,九阿哥門下奴才燒製出了水泥,康熙就下令全國各地能開採石灰石的地方,大力燒製水泥,用於官道的改造和堤壩的加固。
如今,四年過去了,各地都彙報了官道改造和堤壩加固的成果,康熙也就想去檢驗一下。
於是,此次的南巡行程,陸路、水路兼顧。
直隸的官道因為在康熙的眼皮子底下,修得還是很好的,路面寬闊,水泥路的厚度大約在67公分,達到了規定的要求。
一路走來,馬車的顛簸也大大降低,速度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康熙非常的滿意。
“老九,你弄的這個水泥還真是不錯,按照這個速度,從京城到江南,能節省一半的時間吧。”
工部尚書溫達回答道:“回皇上話,奴才們實際測量了一下,水泥路比之以前的官道,速度提升了六成多接近七成。”
康熙朗聲笑道:“好,很好!當初,朕要封老九為貝勒,還有許多人反對,說什麼無軍功不可封爵。如今看看老九弄出來的這個水泥路,讓大軍的行軍速度和糧草運送速度都得到了極大的提升,這番功勞,還不足以給個貝勒爵嗎?”
溫達立時道:“依奴才看,九爺的這番功勞,別說是貝勒爵了,就是一個郡王也是使得的。”
溫達身為工部尚書,自然是要提高工部的價值的,九阿哥因為水泥一事,得到的認可越高,他們工部的價值自然也就水漲船高。
九阿哥笑道:“溫大人,爺還年輕,還要多歷練才行。貝勒爵爺愧受了,郡王爵卻是還不敢想的。”
如今兄弟中間,郡王爵也就大哥和三哥,他現在若是就被封了郡王,那可真是要成為眾矢之的了。
太子看著九阿哥,眼底不時閃過絲絲冷意。
二月二十二,康熙召見歷算學者梅文鼎。
梅文鼎是大清歷算第一名家,精通中西算學精華,被世界科技史界譽為與牛頓、關孝和齊名的“三大世界科學巨擘”,可見其學問之深厚。
此時的梅文鼎鬚髮皆白,但是身子骨看上去非常的硬朗,雙目炯炯有神,其神采不見絲毫的老態。
康熙笑著問候:“梅老先生今年高壽啊?”
梅文鼎笑呵呵的道:“草民今年虛歲七十有三了。”
“哎喲,老先生看著可不像是七十多歲的人,不知可有什麼養身之法?”
梅文鼎笑道:“草民年輕的時候也是無肉不歡,又素日靜坐專研算學,年紀輕輕身體就不大好。後來,得城中大夫指點,日常飲食多素少肉,多一些活動鍛鍊,再保持活躍的思維,其他就沒有什麼特別的養身之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