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皇帝說的很認真。
他一直都不肯撒手,是擔心太子。
可這一次,給了他太大的教訓。
他自詡自己智珠在握,竟失去了應有的警惕。
這固然是兵部尚書以及群臣百官對蔚州衛的吹捧,而鑄就的大錯。
可作為天子,難道就撇得清關係嗎?
而太子力推常備軍,可見他是有遠見卓識的。
兩個月時間,操練出了第一軍,能戰且敢戰,這也足以證明了太子的能力和擔當。
至於救駕,就更不必提了。
這樣的太子……很稀罕,可謂前所未有!
可是……那又如何呢?他遲早還是要即皇帝位,要繼承祖宗之業,現如今……自己對於諸多事,已是越發的力不從心。
以往所倚重和提拔的大臣,他們的精力和能力,也開始在這鉅變之中,變得越發的無力。
說到底,絕大多數的君臣,終究還是停留在十數二十年前。在那個士紳的時代,自己所倚重之人,每一個都是擁有遠見卓識之人,都是人中龍鳳,是大明的棟樑,可現在……
當新的事物出現的越來越多,世道變了,天下也變了,此時……無論是弘治皇帝,還是內閣,只怕都有一種疏離感。
他們固然努力的想加快步伐,適應這種變化,可是……
數十年固有的思維,以及垂垂老矣之後這本就捉襟見肘的精力,限制了他們。
弘治皇帝將方繼藩召至御前,親自詢問,正是因為如此,他想知道方繼藩對太子的看法,這太重要了。
至於其他人,他一句都沒有透露,這倒不是因為他們失去了信任,而是弘治皇帝認為……他們的建言,自己已經猜測到了。
老臣們,誰不希望老皇帝永遠在位呢?
畢竟……一朝天子一朝臣。
弘治皇帝又道:“那麼繼藩,若是太子克繼大統,朕為上皇,你以為如何?”
“這……”方繼藩有點無奈,他覺得這個問題,是送命題啊!
他道:“陛下,兒臣以為,陛下龍體康健……”
弘治皇帝搖頭:“不,朕不要你回答朕是否康健的問題,而是……可與不可?”
方繼藩想了想:“也可,也不可。”
弘治皇帝:“……”
方繼藩不傻,這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這個問題之下,任何一個回答都有秋後算賬的風險。
比如自己說可,好嘛,看來你方繼藩早就巴不得老皇帝趕緊退位讓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