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翻開他的英語作業,上面倒是寫的密密麻麻的,但仔細一看卻好多都是答非所問。
就拿這個例子來說吧!
把下面的單詞連成一個句子。
wike the weather today
他是這樣回答的wike
再比如這樣的題,翻譯下面的句子
What is it
什麼是它。
看著我是又好笑又好氣,好笑是因為它確實好笑。他們本該是那樣的,可學習卻讓他們將那些好笑的東西,在做題中表現出來,可這些讓人好笑的東西,不但不會讓老師高興,反而會讓老師們格外的生氣。
到底是誰錯了,都沒錯,只是時間錯了。他們本該是好好玩的年紀,卻要整天在教室中度過,而且還是刷得雪白雪白的牆壁,簡直就像是一座一座的牢籠。
我慶幸我的童年比他們快樂,慶幸自己能在那舊而不破的教室中上課,慶幸自己曾有過一段美好的童年。
同時,我又為他們感到不幸,穿的是名牌,玩的是讓人精神空虛的遊戲,他們真的快樂嗎?
其實,這個問題不用我來回答,鍾睿的一言一行已經回答了這個看上去很是抽象的問題。
可能他們都有過快樂,他們的快樂只停留在遊戲中,他們也有過苦惱,他們的苦惱全來自老師和父母。
好多時候,我們應該順其自然,不應該刻意的去要求什麼?其實我們又有什麼,我們要的又是什麼,或許我們什麼都不要,我們也什麼都沒有,或者我們要的只是一種經歷,有的也只是一種感受。
不明白人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不斷的創造價值,還是得過且過的活著,追求真理還是放浪形骸,或許我們活著只是為了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不斷的重複著時間的輪迴,只是當我們來到這世間的時候,我們失意了,可當我們記起曾經的時候,我們又該走了。
活著快樂就好,且當每條路徑都是荒徑,且當每個人都是過客,且當每段記憶都是曾經。
我說的是那樣的輕巧,可我卻做不到,我只不過是個凡人,我也只不過是宇宙裡一粒小小的塵埃。
談遠了,還是回到現實中來吧,現實中人要的是一日三餐,今天的最後一餐送來了。
“睿睿,等一下跟著奶奶回去吃飯。”
“等我把這盤玩完了,我自己回去吃飯。”
“我們不是說好了的嗎?一天只玩一個小時的遊戲。”
“這不還有兩分鐘嗎?等我玩完了再吃飯。”
“那你到點了,可要準時下來。”
“嗯。”
在吃飯和遊戲面前,他選擇了遊戲,那毫無疑問在學習和遊戲面前,他也會選擇遊戲。現在之所以有所節制,只是因為他還有束縛,等哪天他自由了,他不再受到束縛了,他就可以廢寢忘食的玩遊戲了。
現實生活中的我們,多少人都不像個孩子一樣!為了玩遊戲而可以不用吃飯,想一想我們不玩遊戲又能幹什麼,我們已經空虛到只有透過遊戲才能讓自己快樂。
我有什麼資格說你們,我不也空虛到為了一個女孩子而成病成疾了嗎?我也是個玩家,我比你們高明一點,我是在隱身在玩,人生本來就是一場遊戲,我們每個人都在扮演著自己的角色,不想玩也要玩下去,除非你game 了。
吃完飯後,我就在店子裡面晃來晃去,總覺得今天有點什麼事沒做似的,可卻就是記不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