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不知道用什麼編成的小筐子裡放著幾個黑糊糊的東西。
在這小小的方桌周圍圍坐了四個人,一個是看起六,七十歲,實際上四十歲出頭的,兩鬢斑白的老叟,一個面板黝黑,身體熊壯,衣服上補了一二十個補丁的壯年人,一個梳著婦人髮型,身體瘦弱的少婦,她的懷裡抱著一個兩,三歲大的幼童。
穿著粗布麻衣,但是衣服上沒有一個補丁的年輕人坐在獨屬於自己的凳子上,看到自己碗裡的米飯清的可以照出人影來,又看了看小碗裡的野菜和筐子裡不知名的黑色塊兒狀物,皺了皺眉,說道:
“我不吃飯了,看看這都是什麼?是人吃的嗎?”
老婦人趕緊拉住站起要走的兒子,說道:“兒子,家裡沒有精米了,先將就著吃一頓好不好,我下午就去城裡買白米。”
年輕人甩開老婦人的手,生氣道:“那都是些什麼東西,也想讓我吃,我才不吃。”
說完,就要走。
“哎,兒子,那就把這一個雞蛋吃了。”
老婦人連忙把一個雞蛋放在了兒子的手裡。
少婦懷裡的小孩兒眼巴巴的看著雞蛋被年輕人拿走,哇哇大哭了起來,嚇得他娘趕緊哄他。
快要走出院子的年輕人聽到從後面傳來的聲音。
老婦人大聲說道:“哭,就知道哭,這個家就是讓你哭窮的。”
孩子哭得更大聲了,孩子的娘委屈和難過的眼睛紅了。
即使給這個家生了一個兒子又能怎麼樣,婆婆一心向著她那個小兒子,也不看看多大個人了,什麼好吃的東西都給他吃,不給孩子一點。
面板黝黑,長相憨厚的壯年男子見此情況,說道:“娘,你怎麼能這樣說,你也太偏向小弟了,狗蛋還小,你從來沒有給過他一個雞蛋。”
老婦人聽到自己的大兒子這樣說,生氣起來,吼道:“你說什麼?啊!你這個不孝順的,打從你成了親,你就向著你媳婦,難道你忘了你小弟自小身虛體弱嗎?”
老叟趕緊拉了拉自己老伴兒,勸道:“好了,別說了,吃飯吧。”
小小的四方桌上變得安靜,四個大人,一個小孩都不聲不響的吃著飯。
這是一個有六口人的大家庭,老叟叫王樹根,老婦人叫王翠花,兩個人是表妹關係,成親後,生了兩個兒子,大兒子叫王大壯,小兒子叫王徽。
大概因為王徽是王翠花的小兒子,並且生下來的時候就身虛體弱,所以王翠花格外疼愛自己的小兒子。
從名字上就能看得出來,大兒子的名字是隨意取的,而小兒子的名字是請村裡學堂的夫子幫忙取的。
王徽在家裡什麼活兒都沒有做過,王翠花還總把好吃的東西給自己的小兒子。
這是王家村眾多場景中的其中一個場景。
王家村在眾多村子中處在中游,王家村今年就餓死了一個孩子和一個老人。
王樹根是王家村的村長,以前沒打仗的時候,家裡每天都能吃上一頓白米飯,而現在,全家已經開始喝稀的能看到人影的糙米飯,吃野菜了。
王家村裡的其他人家更慘,窮些的人家已經在刨樹根,吃草過活了。
王徽悠閒的向河邊走去,一邊走一邊吃雞蛋。
這王家村是一個大約有兩百人家的小村子,村子外面有一條小河。
小河的水很清澈,時常有村民來小河邊直接喝河裡的水。
河面波光粼粼,在陽光下宛如碎玉流金。
河兩岸栽種著一排排的揚柳,長長的柳枝在風中飄搖,不時劃過河面,引起道道波紋。
來到河邊,王徽靠在一棵大柳樹上,嘴裡叼著一根草,無聊的東看西看。
正在這時,一個瘦弱的女孩兒端著一個大木盆搖搖晃晃的走來了。
王家村幾十年前搬來了一對姓林的夫妻,幾十年過去了,這一對夫妻變成了兩個六七十歲的老人。
老人有三個兒子和一個女兒,一個女兒嫁到了別的村子,三個兒子如今都已經成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