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圍觀的醫護人員,聽著監視器平常,但此時卻異乎尋常的聲音,都瞬間抖擻了精神。
這是多年來形成的條件反射。
家屬們自然是慢了一拍。
大部分病人家屬,都是第一次看醫生搶救病人,有的可能都是第一次見心肺復甦,或者第一次見監視儀,哪裡知道何種聲音是正常的,何種聲音是超常的。
甚至在一名護士激動的喊出“竇性心律”的時候,病人家屬依舊是滿臉茫然。
“痘……是好還是不好?”
“逗的,不一定好吧……也說不上,逗什麼?”
“人看著都青了……”
“噓……”
一群親戚伸著脖子,猜測中小聲的說著話。
唯有病人兒子,瞪大了眼睛,卻是一點都沒有聚焦。
“繼續送手術室,二氧化碳含量持續監測,大腦的低溫保護要做好……”凌然瞅著監視器下命令,然後脫掉了手套。
狂做胸外按壓的一個結果,就是渾身出汗累的要死。
凌然順手從衣服裡掏出一隻酒精凝膠來,一邊緩緩的擦手,一邊做醫囑。
他的醫囑都是大而化之的,並不具體到某種藥品的用量上。
這是因為凌然更希望餘媛能夠實時的調整藥品的劑量。畢竟,每個人對每種藥品的反應都不盡相同,凌然現在給出一個標準值的藥品用量,並不會是最恰當的。
最恰當的用藥量,往往都需要病人不斷的嘗試,並根據患者的反應來調整的。
餘媛儘管實踐操作水平弱似軟腳雞,知識儲備卻強似硬嘴鵝。當然,最主要的是,凌然已經將用藥的方向都說明了。
具體到藥品的使用方面,這是住院醫就能做的事。
餘媛迅速的答應了一聲,就開始思忖著下令。
凌然在旁聽著,見餘媛有自己的思路,就暗暗點頭。
心肺復甦最重要的是心臟恢復自助心律,接下來等待病人甦醒的部分,就不是短時間內用猛藥所能解決的了,需要的是長時間的謹慎用藥,以及最重要的……運氣!
至少到目前為止,心源性猝死依舊是人類死亡的一大因素,別說是百分百的救活病人了,能有10%的機率,已經是邀天之幸了。
病人家屬盯著看了一會兒,才有人醒悟過來:
“這是救活了嗎?”
“真活了?”
“我就說,人送到醫院來了,就沒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