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七十三章 彭寵獻出幽州印綬?

“不錯,琴聲之精魂,全在於撫琴者雙手指尖。”吳悠也是讚歎道:“方才我見小姐指力能扛鼎,出之於自然,運之於優遊。琴聲所象,形神兼具,但意勝於象,方顯骨氣高妙。而又曲意之妙,吟猱綽注、輕重緩急之妙,此能盡琴之德者也。”

“呵,不瞞諸位,我已許久未曾撫琴,今日一試,方知技藝未曾生疏。還要,多謝諸位謬讚才是。”

煙兒光聽著這幾個人的評價,已經是心中歡愉,沒想到自己隨意撫琴一曲,竟然能得到大家的讚賞,看來琴藝還是沒有生疏的。

“司徒姑娘技藝精妙,堪稱一絕。本王雖不懂這曲藝之道,可也聽得出其中的妙處。沒曾想姑娘人美技多,又能如此謙恭,實在是難得。”彭寵也識趣的附和,端起酒杯說道:“這一杯酒,本王便先乾為敬了。”

彭寵現在已然是一口一個本王,很是自在得意。只見他一仰頭,便把酒倒進了喉嚨裡。一旁的張豐似乎也許說些什麼,無奈腹中無墨,想不出什麼說辭,便也端起酒杯敬了煙兒一杯。

觥籌交錯間,大家的臉上都帶著敷衍的笑容。恍惚之中,她好像回到了兒時。那時候她的孃親常會坐在玉蘭樹下撫琴,琴聲悠揚,似有穿透人心的魔力。年幼的她根本聽不懂琴聲之意,卻還要笑著跑上前,央求孃親教自己撫琴。

煙兒記憶中的孃親,是個蕙質蘭心又心思細膩的女子。即便她初習撫琴之時,手法笨拙,諸多錯端,奏出的音律雜亂無章,也從未受到過孃親的半句責罵。無論她如何嬉鬧,孃親也總是溫和的笑著,一次又一次不厭其煩的糾正著她的錯誤。

正是在孃親誨人不倦的教導之下,她才漸漸的愛上了撫琴,從一開始心血來潮的亂彈,到後來竟然也能靜下心來,去用心聆聽指尖奏處的音律,試著用樂曲表達心中所思所想。可以說,她的孃親才是她生命裡的第一位琴師,帶著她走上了撫琴奏樂的坦途。

時光流轉,恍若隔世。如今的她已經長成落落大方的模樣,撫琴的手法嫻熟,音律隨心而出,堪比天籟。只可惜孃親和爹爹未能見到,人生之遺憾,莫過如此吧。

腦海裡已經勾勒不出孃親的模樣,只有不甚清晰的輪廓,依稀可見的笑容。是從何時起,竟然已經模糊了爹孃的面容的呢?煙兒自己也不記得了,只有懷念爹孃的一絲酸楚,和對人世滄桑的無奈,在心中一點一點的瀰漫開來。

忽然懷念起爹孃來,煙兒的臉上籠罩了一層不知名的哀傷,淡淡的哀愁從她微皺的眉間流露出來,讓人望而生憐。

她放下酒杯緩緩起身,走了出去。遠離了身後的歡聲笑語,漫步在這空曠的府中,獨自享受片刻的安寧。

彭寵注意到煙兒的身影出了門,臉上的神情頓時有些複雜。恰好張豐和他敬酒,他也就回過神舉起了酒杯。

屋外長長的走廊中只有她獨自一人,煙兒倚著欄杆深深地呼了口氣,彷彿要把心中的苦悶都隨之吐出,讓它隨風而去。

“誰!”

就在她獨自沉思之時,身側猛然出現一個身影,將她嚇了一跳。煙兒驚呼一聲,轉頭卻見來人正笑盈盈的望著自己,原來是彭寵。她這才放下心來。

“我方才見姑娘心中苦悶,頗為不解。司徒姑娘才貌無雙,不知是何事,能令姑娘如此長吁短嘆?”

彭寵一邊說著一邊走上前,只見他手裡還捧著個木匣子。

“倒也沒什麼要緊事,怎麼燕王不與眾樂,卻跑來與我閒談,枉費了大好時光。”

煙兒輕輕一笑,看著彭寵的目光中有一絲疑惑。

“啊,本王是來將此物交予司徒姑娘。”彭寵見煙兒不願吐露心事,只得直入正題,將木匣子遞到她面前,又說道:“此前本王曾應下公子青鳥的話,若是得了薊城,便會將這個交給姑娘。”

煙兒頓時一驚,她不知道青鳥何時與彭寵達成了這樣的協定。她這才注意到彭寵手中的黑木匣子,四四方方的匣子,各方都刻著栩栩如生的圖案,有花鳥,也有走獸,看起來十分精緻,只是不知道里面裝著的是什麼東西。她靜靜地看著,卻也不打算拿。

“不知燕王這匣子裡,裝的是什麼寶貝。”她有些狐疑的說道。

吃人的嘴軟,拿人的手短,她可不想無端受了別人的好處,免得日後留人詬病,於是想先問個清楚。

“姑娘無需多心,一看便知真假。”

說罷,只見彭寵一手託著匣子,一手將它給開啟了。頓時,裡邊的東西就呈現在煙兒眼前。

那東西,她是再熟悉不過的了。

她曾在馮異的屋裡見過類似的物件,這便是代表著職位尊貴的印綬。所有官員不論品級大小,每逢上朝都會在腰間佩戴印綬,以此顯示自己的地位。

印,便是印章之意。又分為金印、銀印、銅印三種不同。按照官員品秩的不同,使用的印也不同。綬,便是一條繫帶,用來系在腰間所用。綬,有綠綬、紫綬、青綬、黃綬和黑綬。

印綬,乃是兩樣顯示身份之物。印與綬合二為一,以綬繫於印鼻,則稱之為印綬,可繫腰間。而印上有紐,有龜紐、鼻組等不同形態以作裝飾之用。佩印之制,從戰國時期就已有,一直延續到了如今。

印綬既然是官員身份和地位的象徵,自然也就有了許多的說道。什麼樣的品級用什麼樣的印,再佩以什麼樣的綬,都是極為考究的。其中包括印的形態種類就是花樣繁多,還有綬的顏色用料各不相同。

從上往下依次,君王佩戴的是黃赤綬,四採,黃赤縹紺,淳黃圭,長二丈九尺九寸,五百首。諸侯王佩赤綬,四採,赤黃縹紺,淳赤圭,長二丈一尺,三百首。而後宮的那些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其綬皆與乘輿相同。

本書由瀟湘書院首發,請勿轉載!

喜歡焚煙散請大家收藏:()焚煙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