奩匣閣。
偏堂的東暖閣裡一派和樂,歡聲笑語。
從鏤空雕花萬寶格月亮門直到堂中央,十幾個水靈靈的小丫鬟分列兩旁,雙手或端著托盤;或託著小木盒;或提著小巧精緻的食盒。
東暖閣的外間,十五個老婆子站在四口大箱子旁邊。宗紅色大襖、秋色下裙,外罩淺宗紅褙子,一身樸素的短打扮獨具莫氏中正府風格。
莫氏家訓:低調內斂,隱忍而成大者,皆王候。
故而,莫氏中正府的族人們衣食起居、言行舉止都遵循莫氏祖先定下的家訓,低調、內斂、隱忍。
不過,也有人打破百年傳承的家訓,反其道而行。比如莫族長的敗家庶子莫晟桓,他在莫氏族人眼中是頑劣無為的廢物。
偏堂的小院子裡,幾個穿著竹青色短襖、褐色長裙的老婆子站成一排,每人都捧著一樣禮物。有上好的綢緞;有用紅絹蓋住的百兩銀錠;有鑲嵌紅瑪瑙的首飾;還有一塊上好的白狐皮子。
寒冬的狂風凜冽,將幾個老婆子凍得臉紅耳紅、雙手更是凍得微微發抖。可即盡如此,她們仍站於松柏,一動不動。
烏氏家訓:立家之本,行止於禮,皆上上品也。
烏氏的祖先認為,人的任何行為舉止都要恭敬有禮、固守規矩,這樣的品格才是上上等級的。
這條家訓被烏氏族人推崇能與孔孟之學比肩,更加認為烏氏祖先乃是世間罕有的文騷墨客。族人們說起家訓,自帶“我是文化人”的光環。
各個家族都有他們的立族根本、家風家訓,無法比較哪位氏族的祖先更加智慧。
而在慄海棠的眼中,不管是莫夫人還是烏二夫人,她們來此目的絕不是彰顯各自氏族的規矩禮儀。
“慄大姑娘的茶就是不一樣,比我每日吃的茶還要好。”烏二夫人微抿一口茶,已迫不及待地誇讚起來。
慄海棠斂收視線,垂眸盯著手中的茶碗。三片翠青茶葉,一碗清淺茶湯,淡淡香氣隨熱煙彌散出來,並不覺得有獨特之處。
莫夫人故作不經意間斜睇對座的烏二夫人,瞧著礙眼、心裡膈應。
她原以為今日全忙著去慄氏南府討好慄燕夫人,她趁空子來奩匣閣送些年禮,率先博得奉先女的好感。沒想到在奩匣閣的大門外竟與烏二夫人遇上了,看來打著送年禮拉攏奉先女的主意不僅僅是她莫氏族,烏氏族也耐不住性子啦。
如此,互相瞧不上眼的兩位夫人以眼刀子比威勢,誰也不服誰。
慄海棠淺呷口茶,不動聲色地觀察“鬥雞”似的兩位雍榮的婦人,心懷鬼胎、人情涼薄。
“大姑娘,老奴有事稟告。”
“進來回話。”
慄海棠放下茶碗,端端而坐。
門外,李嫫嫫掀簾而入,站在鏤空雕花萬寶格月亮門外,恭敬道:“稟大姑娘,慄氏南府的棉姑娘來了。隨棉姑娘一同來的,還有十個老嫫嫫和三口箱子。”
慄海棠不解,看向莫夫人。
莫夫人笑語解釋:“棉姑娘乃慄二爺的次女,取名雲棉。”
“哦。”
慄海棠恍然,臉上不顯露,心中在冷笑。這慄燕夫人得了她的庇護保住性命,與慄夫人撕破臉皮後又擔心自己受到欺壓,派三歲的小女兒來送禮表明她並不是真正依靠奩匣閣而活,利用完她保住性命後想獨善其身,打得算盤真真好。
“慄二爺的喪事未完,慄氏南府正是缺錢的時候。年禮既然送來便收下,等一個時辰後你領著妥當的人將年禮送回慄氏南府,不必多說什麼漂亮話,相信慄燕夫人心中也明白我的一片心意。”
“是。謹遵大姑娘吩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