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皇帝隱隱察覺肖遖的轉變恐怕沒有這麼簡單,不禁面露擔憂之色,“想來鳳陽與西陲氣候相異,水土不服更容易害病,要好好保重身體才是。”
肖宗翰再拜道“承蒙陛下不怪罪小兒的胡鬧之舉,臣感激涕零。”
宮門開啟,肖宗翰著襦披甲,頭戴武冠,快步上前,行至皇帝身前三尺之處,下跪拱手,正色參拜道“肖宗翰參見陛下。”
“快快請起。”皇帝見了肖宗翰,毫無君主的架子,趨上前,雙手扶起肖宗翰,老友般搭上肖宗翰的肩膀,笑道“愛卿一路風塵,總算是到了。”
肖宗翰縱是一向不茍言笑,但得天子如此親切相待,亦擠出個笑容來,再次拱手道“謝陛下關心。”
皇帝引肖宗翰進了內堂,自己回到摞滿奏摺的桌子後面坐下,肖宗翰則立於階下,皇帝不再寒暄,直接開門見山道“昨日令公子與朕所言,愛卿可知曉了?”皇帝笑意詳詢,並沒有絲毫責怪的意思。
“已經知道了。”肖宗翰穩穩的拜道,並未因為昨日兒子大不敬的行為而惶恐侷促,“小兒少不更事,胡言亂語,請陛下切勿放在心上,昨日臣開導犬子,犬子已經深知大錯。”
皇帝對這樣結果並不意外,詢問道“今日怎不見世子一同進宮?”
肖宗翰道“昨日犬子悔過不已,急火攻心,又突受虛寒,身體略有不適,恐驚擾了聖駕,所以臣便讓他在下榻之處歇著了。”
皇帝隱隱察覺肖遖的轉變恐怕沒有這麼簡單,不禁面露擔憂之色,“想來鳳陽與西陲氣候相異,水土不服更容易害病,要好好保重身體才是。”
肖宗翰再拜道“承蒙陛下不怪罪小兒的胡鬧之舉,臣感激涕零。”
皇帝笑著擺擺手,道“肖氏一族世代忠良,近年邊境穩固無人敢範,皆是愛卿之功,愛卿乃國之中流,朕怎會因為這點小事就降罪爾等呢,只是……”皇帝語氣一頓,躊躇片刻,面色變得凝重起來“眼下雖無外患,卻有內憂……”
肖宗翰思慮了片刻,“恕臣鬥膽,陛下所指,可是丞相方嗣業和方太後一黨?”
皇帝知道肖宗翰這是明知故問,不過謹慎一問也無可厚非,皇帝沒有直接回答,卻悠悠道“朕久居山野,忽然要掌管這天下之事,實在是力不從心,京中各方勢力紛亂交錯,朕無一敢用,唯有愛卿……”
皇帝複站起身來,走到肖宗翰面前,語重心長道“朕現在唯一敢信的,就只有愛卿了,所以世子與公主大婚後,希望世子可以長留京中,如此,朕在京中才有所依靠啊。”
皇帝說道此處,神情沉重悲慼,並無君主之威,倒像是個絕望求助之人,只把肖宗翰當做最後一根救命稻草一般,令人可憐,然而頓了一息,皇帝愴然一挑眉,又補了句“當然,若是愛卿想留世子在身邊,朕也是不敢強留的,畢竟鎮西候手裡二十萬大軍,著實令人生畏。”
皇帝前面說的話好像錦緞,柔軟漂亮,引著別人的思路又不讓人心生戒備,只是這錦緞展盡,出現在裡面的,卻是利刃,話說到這份上,肖宗翰就必須有所表態了,若不服從皇帝,就會被扣上手握重兵意圖謀逆的帽子。
肖宗翰身軀一震,果然立即跪了下來,痛陳道“陛下,世上沒有肖宗翰的兵,只有陛下的兵,陛下以劍所指,臣必定赴湯蹈火在所不辭……若是陛下心存心有疑慮,臣現在便可卸下兵符!”
說著,肖宗翰抬手便要卸下自己腰間的兵符,皇帝趕緊躬下身伸手擋住了肖宗翰的動作,順勢將其扶了起來,又恢複了誠懇的笑意“朕自然是信愛卿的,況且這二十萬大軍的兵權,就算你敢卸,眼下恐怕也沒人敢接。”
肖宗翰頷首“臣誠惶誠恐。”
說道此處,卻聽門外尖銳的聲音再次響起,又是太監的通傳“丞相方嗣業求見。”
皇帝與肖宗翰目光相對,都有些驚訝。
皇帝轉身回到龍椅坐定,朗聲道“宣進來。”
門外太監聞之,便重複宣讀道“宣方嗣業覲見。”接著朱門開啟,令人詫異的是,走進來的卻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群人,為首的約莫半百年紀,錦衣鶴冠,面容極瘦,顴骨下面深深凹陷,目光老練而強勢,加之步履流颯如風,頗有氣勢洶洶逼宮之勢,此人,正是百官之首,丞相方嗣業。
肖宗翰站立的方向背對門口,原本以為只有方嗣業一人覲見,然而卻聽見至少十人稀稀拉拉的腳步聲,只得向一側邁開幾大步讓出位置,目光不善的看著這群人。
這群人一同跪了下來向皇帝行禮,方嗣業向皇帝宣道“臣方嗣業參見陛下。”後面的一群人才隨之一齊道“臣等參見陛下。”
看這陣勢,後面這些人顯然都是方嗣業的助威團,還未說事,方嗣業便已經在氣勢上壓迫皇帝。
皇帝倒不急躁,親切的抬手示意他們起身,詢問方嗣業“愛卿前來,有何要事?”
方嗣業道“陛下,肖宗翰之子肖遖膽敢拒婚,臣認為該當死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