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在火攻。”
相視的兩人都淡笑了一下。
他們所想的是不謀而合了。
但是周瑜還是繼續問道:“孔明先生,曹操大營沿河十餘裡,要如何一把火燒盡?”
這也是他的疑慮,目前他還沒有想到對策的一事。
諸葛亮手中的羽扇搖了搖,站起身走到了營門邊,掀開了簾帳看著外面遠處的江水。
“都督可知,水上火?”
······
曹操大營所在的烏林處於赤壁的西面,同時那裡的江岸是一個凹口,前端的江流向內。只要能靠近曹營的前端,將那一片的江水點燃,火勢就會蔓延到整個曹軍的大營,至於如何將江水點燃。水自然是不可能點燃的,但是如果是火油呢?
等到諸葛亮離開,周瑜一個人坐在營帳裡,眯著眼睛。
“水上火。”
著實是一條奇策,只是要行此計,就必須要有人領船深入曹營,那便需要詐降。
曹營瘟疫橫行,若是這時有人從江東歸降於他,想來他定會大喜過望。
到了深夜,周瑜的營帳中依舊亮著。
他沒有睡去,而是在桌案上寫了一封信。
那信中其中的一段是這樣。
“賢弟,許久不見,你可是也來了江東?如今的局面,想來兄請你來飲酒你也不能來了。呵,江東的景色如舊,只可嘆人不能如舊。
不過說來,當年你說你志不在諸侯之間,我不解問你志在何處,你只是指了指自己身後的箱子說,在裡面。兄愚鈍,至今也猜不到你的志向在哪。如果有機會,還真希望你能替兄解答。
賢弟去後,我雖在江東,但也聽過許多有關於賢弟的事聞。助那曹操入主青州,揮軍向北,一舉平定中原,我想這些都是賢弟的手筆吧。說句玩笑話,若無賢弟,何來的那曹操,若是賢弟你來投江東,江東又何懼曹操?
······”
直到寫下最後一個字,手中的筆放下,周瑜看著身前的信,輕嘆了一聲。
“可笑這本該是寫給故友的信。”
眼前的這封信,不是一封寫給故友的信文,是計策的一環。
他相信他的這個故人會猜疑詐降,以免計策被戳破,他才寫了這信。
他不需要這封信有什麼大的作用,曹操生性多疑,他只需要讓曹操對收了這封信的人心懷一絲保留就好。
如此,至少在此戰中那人的話,曹操就不一定會聽了。
他很久沒有寫信給過那人了,沒想到再寫信的時候會是這樣的情形。
封信的時候,周瑜的手忽然停下。
想了一會兒,他又將信拆開,不過這次他是認真提起筆在信末補了一句。
“聽聞近日曹營中瘟疫盛行,疫病難治,還望賢弟多加了留心。”
寫完,才默默地將信口封了起來。
第二日,一封信被“暗中”送到了顧楠的手中,然而顧楠當日就將此事告訴了曹操。
“哈哈哈。”曹操看過這封名為送於友人,實則勸降離間的書信。
摸著自己的鬍子搖頭笑了起來,一切皆如意料之中,知道了曹營“疫病四起”之後,江東之人果然要有些動作了。
“看來,有人坐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