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亮,你可知莊子秋水?”顧楠從草地間拔下了一根草葉,拿在手中。
“莊子,先生說的可是南華經?”
諸葛亮先是想了一片刻,這本書他當年在叔父的書房見過抄本,秋水一篇他倒是也是知道的。
“亮算是有幸讀過一些。”
莊子在漢後又被稱為南華真人,而他的書也被叫做了南華經。
“那小亮可知道文意?”
“文意。”諸葛亮低下頭,該是回想著文章,過了一會兒,才說道。
“秋水的文意當是認知外物,以河伯北海之比之人之聞道,以讓人自省,不可自滿。”
其實說白了就是人外有人,山外有山的意思,黃河河伯自以為大,簡直北海海神才知己小。
是很淺白的道理,即使出自聖人之書,也難免讓人覺得有老生常談的感覺。
但是秋水這一文有一段又很有意思。
“你可讀過這一段。”顧楠拿著手中的草葉說道。
“計四海之在天地之間也,不似空之在大澤乎?人其比萬物也,不似毫末之在於馬體乎?五帝之所連,三王之所爭,仁人之所憂,任士之所勞,盡此矣!”
這一段話像是把人外有人的意思又重複了一遍,但是仔細讀卻有一種別樣的感覺,說的像是人與天地之間的關聯。
“小亮,你說人比之天地之間如何渺小,五帝所連,三王所爭,仁人所憂,任士所勞,對於天地之間來說都不過是彈指一瞬,毫末之間的事情。”
“那人又何必有所求,有所爭呢?”
諸葛亮呆了呆,思索著,漸漸像是走進了什麼死衚衕,臉色變得蒼白了起來。
也確實正常,這樣的話,簡直就像是直接否定了人本身的存在一樣,人做的所有事對於浩大來說都是無意義的,那有何必去做?
“啪。”
看到諸葛亮的樣子,顧楠伸手拍了一下他的額頭,將他拍醒了過來。
“不用想了,聖人之言也不一定都是要聽進去的,有些事你該有自己的堅持。我也只是抱怨一下而已。”
既然人力本就毫渺,那人的所有偉業豈不是都是豪渺,叫人怎麼甘心?
諸葛亮摸了摸額頭,方才若不是顧楠將他拍醒,他也不知道要何時才能醒過來了。
但接著他又想,如果是他,該給出什麼樣的答案?
沒有結果,他有些恍惚地拿著手中的書。
“小亮,上次我和你說的事你想的怎麼樣了?”
顧楠輕聲問道,她該回去的時間也快到了,在那之前,她想聽聽諸葛亮的答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