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妮妮:“嗯,‘達摩’梵語音譯是dhara,其實就是中文中的‘法’字,我們經常說佛法佛法,‘法’在梵語裡就是‘達摩’。”
而新疆達瑪溝的梵文音譯是“daako”。
“ko”則可能是一個表示地名的詞綴。
去掉這個字尾,新疆達瑪溝就變成了“daa,幾乎一致了。
所以新疆“達瑪溝”,它的另一個漢語音譯,應該叫“達摩溝”。
正如“達瑪古國”,漢語音譯原本應該叫“達摩古國”。
感覺一下子高大上了起來。
畢竟“達瑪”總是讓她想起“沙琪瑪”,或者“達利園”。
又或者“達利園沙琪瑪”。
李妮妮不承認自己是餓了:“這樣一下就全部連起來了——你們還記得,達瑪廣場附近有一個百貨商店嗎?”
褚西嶺道:“記得,佳士米羅百貨商店。”他還在那裡被蛇圍攻過。
李妮妮:“沒錯,就是‘佳士米羅’。”
武太郎發現李妮妮又進入了那種“我彷彿是在給你們講解,但其實我是在自言自語梳理思路”的李氏講解過程,不由得提醒道:“姐姐,說明白點。”
李妮妮:“……你們看過《洛陽伽藍記》嗎?”
楊朵朵立刻說:“看過!周傑倫那首《煙花易冷》,據說唱的就是《洛陽伽藍記》裡的故事,所以我中學的時候專門跑去看了這本書,但是現在記不清了。”
李妮妮:“根據《洛陽伽藍記》裡說的,于闐國主原本不信仰佛教,後來,比丘毘pi)廬旃來到于闐,並和于闐國主講了一段佛法。”
楊朵朵已經開始當《百家講壇》聽了,見李妮妮說的慢,還催促道:“然後呢?”
李妮妮:“……然後國主聽不懂,但他大受震撼,不僅信仰佛教,還建塔供養這位比丘。”
何馬生:“這和佳士米羅又有什麼關系?”
李妮妮發現自己現在但凡頓一下就會被打斷追問,有點煩:“唐玄奘的《大唐西域記》裡說過,那位比丘叫毘廬遮那阿羅漢,他來自的地方,就叫迦濕彌羅。”
王大爺恍然大悟道:“迦濕彌羅……佳士米羅,完全是一樣的發音啊!”
李妮妮:“對,還有達瑪太子姓‘尉遲’,于闐國主有一段時間也是姓‘尉遲’。”
——這樣就全部對上了。
于闐原本盛行小乘佛教,自2世紀末佛教傳入于闐後,就逐漸成為大乘佛教的中心。
凡傳入中國的佛教經典,十之八九都要先經過這裡,是中西方交流最重要的樞紐之一,無愧一個“達摩”的名頭。
也能解釋為什麼達瑪古國中,到處都是佛教崇拜的痕跡。
李妮妮在心中算了算現在對上的線索:
1、達瑪古國——對應上了“達摩”,佛法彙聚之地。
2、佳士米羅百貨商店——對應上了于闐傳教者的來處,迦濕彌羅。
3、達瑪太子姓氏尉遲——對應上了于闐王室姓氏尉遲。
4、他們乘坐的飛機,馬航h8037——對應上了于闐遺址的經緯度。
5、于闐自古就同時使用漢文和佉盧文,連古硬幣都是一面漢文一面佉盧文——正好和他們在祭司府邸找到的文獻文字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