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多年了,你說什麼都可以。”劉嵐徹道。
“這個金項圈是宮裡的工匠打造的,只要傳工匠問問就知道這是哪年打製的,先帝賞賜給誰。”郭槐道。
“就算這金項圈是當年先帝賞賜給陛下的,那又能說明什麼?說不定是蕭太妃從庫房盜來的。”劉嵐徹反駁。
“燕王殿下是否認得這金項圈?”郭槐冷笑,“劉太後,你不會不認得吧。”
“這金項圈的確有些年頭了,本王從未見過陛下戴過。”燕南錚淡淡道道。
“那是因為蕭太妃把真正的陛下送出宮後,把這金項圈藏起來了。現在這位陛下自然沒有金項圈。”郭槐陰沉道,“奴才記得很清楚,當年劉太後以為哪個宮人偷了金項圈,搜查了不少宮殿,依然沒找到。後來這件事就不了了之。劉太後,你沒想到是蕭太妃藏了這個金項圈吧。”
劉太後的眼神幽深而淩厲,卻沒有回答。
在眾臣看來,這個證據相當的有力,而太後娘娘不言不語,很有問題,心虛了吧。
蘭卿曉覺得,這個金項圈是個有力的證據,就看劉太後認不認了。
而此時,慕容文暄靠在牆邊,呆若木雞,面色灰敗。
劉嵐徹心急如焚,拉拉她的廣袂,低聲道:“太後娘娘,你倒是說話啊。”
燕南錚高深莫測地問:“太後娘娘,您無話可說嗎?”
她終於開口,眼神莫測,“沒錯。這的確是先帝賞賜給陛下的金項圈。郭槐說的沒錯,當年哀家發現這金項圈丟了,搜查了幾日都沒找到。沒想到是蕭太妃藏起來了。諸位愛卿,僅憑金項圈也不好斷言陛下不是先帝的子嗣,此事還需謹慎查證。不如此事交由燕王徹查,如何?”
蘭卿曉沒想到劉太後會爽快地承認,莫非劉太後想借此良機再次攝政?
“陛下身世未明,不宜再掌理朝政。本將軍提議,由太後娘娘暫攝政。”劉嵐徹很快明白劉太後的深意,順勢道。
“不可!後宮不得幹政!陛下暫時不掌朝政,臣以為由燕王殿下代為攝政,較為妥當。”楊右相道。
“臣附議,燕王殿下攝政是最合適的。”謝左相也道。
其他大臣紛紛附議,同聲共氣,劉太後只好無奈道:“由燕王攝政自然是再合適不過。不過先帝在世時對哀家提過,當年武聖臨終之際留下遺命,燕王一脈可以入朝,但不可攝政。”
楊右相疑惑地問:“這又是為何?”
劉嵐徹道:“武聖留下如此遺命,必定有其緣由。諸位無需懷疑,太後娘娘再大膽,也不敢假傳武聖的遺命。”
蘭卿曉默默地想,為什麼武聖不讓燕王一脈攝政?擔心燕王篡位嗎?而此時劉太後說出來,是阻止燕王攝政吧。
燕南錚似笑非笑道:“先帝也留下遺詔,太後娘娘可知?”
楊右相不解地問:“先帝的遺詔不是要陛下即位、太後娘娘攝政嗎?還有什麼遺詔?”
此言激起千層浪,眾臣議論紛紛。
“楊右相所說的便是先帝的遺詔,這是眾所周知的事,燕王,你這樣說有何企圖?”劉太後喝問,眼神威凜。
“燕王,先帝駕崩時你才多大?莫非先帝把遺詔給你這個小孩保管?”劉嵐徹譏諷道。
“諸位大人,先帝還留下另一份遺詔,並非交給本王保管,而是交給一位神秘的人保管。”燕南錚眸色清寒。
“燕王殿下,先帝把遺詔交給什麼人保管?遺詔裡是什麼內容?”沈太傅追問。
“其實,太後娘娘早已知道先帝留了另一份對她不利的遺詔,兩年前開始尋找那份遺詔。去年,太後娘娘終於得到訊息,那份遺詔在揚州,於是她派人去揚州找遺詔。”燕南錚語聲微凜。
蘭卿曉心頭一震,腦子裡電光火石,許多線索自動串聯起來……
殺害她爹孃、親人的,製造蘭家滅門慘案的幕後主謀,是劉太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