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賺錢養家的人,別客氣。”
網路平臺上線效率還是挺高的,既然到了談價格的階段,播出是八九不離十了。
葉淮很期待自己的第一部劇。
不過事情哪有這麼順利,還是有人鬧妖蛾子。
金導跟葉淮說的時候很不好意思,“平臺那邊要指定ost。”
其他條件都聊好了,豈料平臺突然要加一條條件。
金導氣得要命。
奈何網劇不能壓,投資人那邊施壓,金導不能撂挑子,只能捏著鼻子認了。
失信於人,金朋舉很愧疚,倒是葉淮從中發現端倪,反過來勸金導。
導演在投資人和平臺面前也是弱勢的,葉淮不至於怨金導。
但是誰在針對他呢?
葉淮腦海中浮現一個人名。
“你可以查一下淩緒。”
葉淮跟經紀人說的時候,順便提醒了一句。
不過劇還沒播,綜藝播了第一期。
《我是製作人》與其他音綜將視角對準歌手不同,製片人梅逖敏銳地發現了歌曲製作人的作用。
一首神曲的誕生,歌手的闡釋是錦上添花,其詞曲的製作是基礎。
節目邀請了六位詞曲製作人和六位歌手,每一期詞曲製作人與歌手搭檔完成一首新歌,新歌發布與節目播出同時,最後根據一星期後歌曲排行榜的位次決定勝負。
娛樂圈中,幕前的工作人員往往紅過幕後。
受限於資金,梅逖邀請的六位歌手都是實力派,但名氣一般,端陽是裡面名氣最大的。
而對於節目中心的詞曲製作人的選擇,梅逖無疑更慎重。
在一眾資深的製作人中,葉淮更像是走後門的。
幸而他確實有實力。
《我是製作人》的評級並不高。
製片人是新人,節目又沒有大牌加盟,選的賽道還是很卷的音綜,平臺怎麼也看不出爆相。
於是,節目就這樣默默無聞地上線了。
檔期是很冷的週二晚上。
平臺連宣傳都沒有。
第一期節目播出,收視率平平,熱搜上連個毛都沒有。
葉淮認真看了節目,梅逖節奏把控很到位,日常片段剪輯保留了精華片段,音響裝置更是花了大價錢,視聽感受不遜於某大熱音綜,現場效果觀眾都很滿意。
可就是沒有大火。
梅逖還在群裡冒泡安慰大家,“我的錯,我沒留下宣傳的錢。”
隨後給大家發了紅包。
梅逖骨子裡有點執拗,總覺得砸錢搞營銷不如踏實搞內容。
她的資金不充裕,便都用在了節目製作上,以至於開播連個熱搜都沒買。
眾人在娛樂圈都不是不溫不火的,脾氣很佛系,也都習慣了。
錄節目,大家都成了朋友,平時聊聊音樂,不期待爆火,拿個工資也不錯。
“沒虧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