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是重新梳理思路的過程。
葉淮有原主的記憶,知曉蕭凝的薄弱點,對她的輔導也更有針對性。
當然葉淮有師德,沒有區別對待,兢兢業業輔導學生。
市一中競賽班如虎添翼。
葉淮在數競班回顧一些顯而易見的問題時,大洋彼岸的另一邊他的論文終於到了學術編輯手裡。
審稿人是陶哲軒。
這位喜歡在網路分享學術的菲爾茲獎大佬,在聖誕期間收到了審稿邀請,原本打算度假過後再審,看了眼題目便決定放棄了假期。
葉淮消化了原主的記憶,這篇文章給陶哲軒的第一印象就是嚴謹。
無論是格式還是內容。
直到最後看到作者,陶哲軒都不敢相信這樣一篇優秀的論文作者竟然是一位數學本科生。
在透過後,他按耐不住登陸了社交平臺分享,稱這篇即將登上《數學年刊》的論文為完美,並聲稱看見了數論領域冉冉升起的一顆華國新星。
隔著牆,陶哲軒的言論還是傳到了國內。
數學的碩博生紛紛猜測,是哪位博士生大佬能讓“陶神”這般稱贊。
這可是《數學年刊》,迄今為止國內在上面也就發過三十多篇論文,比《nature》《science》都難得,一篇論文直接預定國內985正教授。
無人猜到是本科生。
連清北教授都在猜是不是學校出去留學的某位學生。
葉淮不知陶哲軒的神來一筆,讓他惹了多大期待。
他剛剛結束兼職。
數競班中,蕭凝是進步最快最大的一個,不愧是前世闖進集訓隊的人。
莫老師也提前關注到蕭凝。
“她聽說你是高一參加競賽,也說要試試。”莫老師笑道。
蕭凝抬頭挺胸,很是驕傲。
“我考過班裡第一名。”
競賽班一共只有四十人,不按年級分班,平時考試都是一起考。
莫老師點點她,“你師兄回回第一,過度驕傲不可取。”
提到葉淮,蕭凝星星眼,樂道:“老師拿我跟師兄比,這麼看好我。”
自蕭凝入競賽班,葉淮是讓她進步最快的老師。平日她有任何疑問,葉淮不用思考就能回答出來。
蕭凝眼中,葉淮已然是神仙級別的天才。
莫老師哈哈大笑。
“你收了個小迷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