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凝也抱住他,悶聲道:“可我就是不想你那麼辛苦。”
她知道博士畢業的壓力很大,葉淮又是選了新方向。
飛機十三個小時,往返要一天半。
盡管葉淮沒有表現出異樣,蕭凝還是心疼他。
“最多兩年,我就能博士畢業。”葉淮承諾道:“到時候我去找你。”
蕭凝撇嘴:“我也加油,爭取比你先畢業。”
葉淮垂眸注視著她的眼睛,溫柔道:“我等你。”
異地戀很難。
異國戀難上加難。
蕭凝與葉淮卻都沒有不安感。
原因可能是每天必不可少的視訊通話,每月至少一次的見面和每次見面後給對方冰箱留下的食物。
博士的生活沒有兩人想象的難熬。
兩人的導師都不是死板的人,只要定期彙報進度,導師並不在意坐班與否。
而數學界知名的學術會議也不多,兩人總能“偶遇”。
還有……爭奪同一個獎項。
從拉馬努金獎到柯爾數論獎。
這兩個獎項被視作菲爾茲獎的“前哨”或“風向標”,也是數學的權威獎項。
拉馬努金獎葉淮與蕭凝先後獲得,葉淮先,蕭凝後。
到了柯爾數論獎,熱鬧再起。
單論孿生素數猜想和波利尼亞克猜想,後者可能稍佔優勢,但這兩年有心人皆知葉淮的研究方向突然轉向代數幾何,研究成果也是代數幾何,而去年蕭凝在哥德巴赫猜想上的進展有足夠矚目,讓柯爾數論獎的天枰偏向蕭凝。
眾所周知,柯爾數論獎和柯爾代數獎每三年交替頒發,獎勵過去六年的研究成果。
而今年該頒發的是柯爾數論獎。
“獲獎人是來自華國的蕭凝……”臺上頒獎國數學學會會長緩慢地念道。
蕭凝起身鞠躬,又與葉淮擁抱。
“實至名歸!”葉淮道。
蕭凝上臺發表獲獎感言,眼神不自覺望向葉淮。
嘉賓們顯然注意到這一小動作,連頒獎的國數學學會會長都忍不住調侃:“我該把舞臺讓給另一個人。”
全場響起祝福的掌聲。
全場矚目中,兩人對視而笑。
現場的攝像機忠實的記錄下這一幕。
所有人都知道三年後,這一幕會再度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