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跑道兩側,已經架起了高倍數的攝像機,隨時準備錄製上場選手的所有跑動過程。
在一組組快速的奔跑過程中,很多細節上的跑動問題透過肉眼是很難完全看得清楚的,哪怕是頂尖的教練,有些細微的地方一樣無法一眼就看出問題所在。
這個時候,需要的是一幀一幀慢鏡頭,不斷地分析選手在跑動之中的動作狀態,以此來尋找不足,加以改善。
葉欽在跑了七八趟之後,就沒有再繼續接著跑下去,而是到了場邊觀看起他自己錄製的跑動影片。
這是他現在學習的一個重點,透過錄影影片然後結合自己的奔跑的體會,一點一點細節上改善提升。
IMG學院對於有葉欽這樣的頂級運動員在這裡訓練同樣是非常歡迎,一方面葉欽本身是IMG的明星客戶,在全世界範圍內都有很大的影響力。如同IMG學院動輒就搬出莎拉波娃這位網壇女星一樣,明星運動員對於提升一個訓練機構的影響力是十分顯著的。
另外一方面就是頂尖的短跑運動員的訓練素材,對於教練來說同樣是非常好的積累。
“你從加速跑到途中跑這個環節,我覺得還是慢了一點,抬頭擺臂可以更流暢一些。”
袁郭華坐在葉欽的身邊,用手指了指電腦螢幕。螢幕內葉欽剛跑完的路線影片,慢鏡頭裡,能夠看到葉欽從起跑到加速,到途中跑的全部過程。
“我覺得我的力量還是不太夠,感覺似乎可以更快一點。”
葉欽看了一會之後,抓了抓頭髮,思考了一陣,朝袁郭華試探性地問道。
“可能是。”袁郭華點點頭,他在IMG學院期間沒有干涉這邊教練組的訓練計劃,但錄製的影片,他同樣有在分析。
到了葉欽這個級別的運動員,很多時候已經不是有明顯的缺陷和弱點,三言兩語就能可以指出問題所在,而是需要不斷的嘗試和分析。
“你現在的身體條件,還是可以稍微再增加一些肌肉,提升下肌肉的力量。不過,這可能會一定程度的影響你400米的表現。”
大阪世錦賽葉欽第一次跑進44秒,之後在訓練之中他基本上都沒有再跑進過這個成績,哪怕是訓練之中測試,手記最好的成績大概也就在44秒10上下。
這裡面一方面是訓練不比大賽,身體可能沒有完全興奮起來,還有就是葉欽在訓練側重點放在了爆發力和短距離跑後,他自我感覺隱約也受到一定的影響。
“嗨,葉,還有袁,你們在這裡,太好了!我有個訊息要高速你們。”
正在葉欽和袁郭華兩人討論著剛剛跑動技巧的時候,IMG學院主導這次中國田徑隊訓練的教練海頓柯姆拿著一張A4紙,神色興奮地找到了兩人。
“怎麼了,海頓?”葉欽有些疑問地問道。
“我們已經解開你身體的秘密了。”海頓柯姆將手裡的A4紙遞給了兩人,“這是針對於你肌肉的分析報告單,你可以看看。”
葉欽接過對方遞過來的A4紙,上上下下細心地觀看了起來。
這是他來到IMG學院後做過的一個肌肉掃描的體檢,對於他這樣的頂級運動員的身體秘密,幾乎是每一個訓練機構和研究機構都夢寐以求想解開的。
報告單上羅列了一大串的資料,葉欽大概地看了看,雖然有些專業名詞能夠理解,但他到底不是醫學專業的,還是不能看得特別透徹。
旁邊的袁郭華眉頭也是蹙在了一起,作為一名頂尖的教練員,他依賴更多的還是經驗教學,對於這種全方位揭開人體肌肉構成的掃描,同樣不是特別理解。
“我來給你們講解一下吧。”海頓柯姆大概也料到兩人可能對此有不少疑問,說實話這裡面的一些細緻內容,一般的教練了解的絕對不多。
伸手在A4紙上的一欄劃了一下,開口說道,“我想你們大概都明白,決定我們人體長跑或者短跑的主要是紅肌和白肌。”
葉欽點點頭,這一兩年過來,他在水木大學和訓練局都配合著做過一些研究,對於這個還是知道的。
當然,都不算是特別深入,畢竟國內對於體育學,尤其是運動生理學這方面還是處於一個比較原始的階段。
人體的長跑和短跑需要的肌肉是不一樣的,決定人體長跑和短跑能力的主要是紅白肌,長跑需要的是紅肌,短跑需要的是白肌。
“這只是兩個大的分類,依據骨胳肌的活動功能和依據骨胳肌的型態,可以有更細緻的劃分,你們看這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