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兩世為人,袁藝終於悟了。
趙秋萍的意思很明白,態度才是最重要的,只要在過程中努力了,哪怕沒能得到好的結局也無所謂。
要命的是,袁藝正好跟趙秋萍相反,她永遠都在追求那個結果。換句話說,袁藝是利益至上的人。
上輩子的經歷註定了袁藝不可能像一個真正的中二期孩子那般,跟親媽懟著幹,再說這也毫無意義,只能愈發讓人覺得自己還是個只會瞎胡鬧的孩子。既如此,那就開啟談判吧。
袁藝匆匆扒拉了幾口飯,起身去了房間,不多會兒就拿了個硬皮本和筆出來,還順手將擱在沙發上的那沓資料拿了過來。
趙秋萍一臉的驚訝,剛才看袁藝放下吃了一半的飯碗就回了房間,還道是這孩子又賭氣了,正琢磨著該怎麼勸解,卻見袁藝再度返回。
“媽,首先我要糾正你一個錯誤,你剛才所說的‘求上得中,求中得下’這種說法是完全錯誤的。制定目標是為了什麼?當然是要去完成它。假如說,從制定好目標的那一刻起,你就明確的知道這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那麼它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我舉個例子,大躍進時期的超英趕美,你覺得現實嗎?這個目標有意義嗎?夢想是要有的,但太離譜就失去了動力。”
“你想要我上名校,這個願望本身是沒有錯的,其實我也想上,只是覺得沒有可能透過高考實現這個目標,所以我早早的放棄了。不過,如果這是你的心願,我可以幫你完成,但前提是你要聽我的。”
袁藝說著,翻開硬皮本,在上面寫了大大的兩個字:總目標。
趙秋萍早已在不知不覺中放下了碗筷,兩眼發直的看著袁藝,半晌才反應過來,袁藝這是在等她點頭,忙下意識的點頭答應:“只要你能考上名校,媽什麼都聽你的。”
“那麼,我先宣告一件事,在我的人生規劃裡,並沒有遠赴北京上大學這個選項。我們省也有名校,為什麼要舍近求遠?這個你能同意嗎?”
“我也不是一定要你上清華北大,211、985都可以的。”趙秋萍很快就鬆了口,並道,“名校就行,專業我不管,只要你喜歡就成。”
“那文理呢?”
“隨你吧,只要考取名校,其他都由你。”趙秋萍下意識的接連點頭,渾然不知自己早已經被氣場大開的袁藝牽著鼻子往前走了。
袁藝隨意的在總目標下寫了一行字:考取本省前十名校。
寫完後,展示給趙秋萍看,後者果然順著她的意思又點了頭,算是預設了她的做法。
事實上,他們省裡的211、985學校沒那麼多,至少不可能有十所。趙秋萍大致的知道一些,不過想想如果能考上本省前十也不錯,就沒再計較這些。
談判守則之一,溫水煮青蛙,就是在不知不覺中讓對方的要求逐漸降低而毫不自知。
“我的成績,媽你應該是知道的,透過常規的高考我是沒有可能實現這個目標的。”袁藝再度提筆寫下“高考”,然後劃掉,“這個辦法行不通,那就只能另闢蹊徑。比如說,藝考。”
趙秋萍原本聽得很認真,乍一聽到“藝考”這個詞,頓時愣住了,脫口而出;“你想當明星?”
“不,我只是想告訴你,考取名校不光只有高考這唯一的一條路,很多學校的部分學院和專業,都是可以透過藝考錄取的。當然,高考還是要參加的,就是比其他人要求會低一些,多半都是普通錄取分數線的百分之七十左右。”
“什麼學校?我怎麼不知道?你大舅也沒說啊。”趙秋萍也不吃飯了,直接拿過資料翻看了起來。
袁藝無需看資料就能信手拈來:“譬如,中國傳媒大學。”見趙秋萍疑惑的看著她,她又添了一句,“咱們省裡也有傳媒大學,top2,就在省城,去年剛建好的大學城裡。”
見趙秋萍啞火了,袁藝又在她的硬皮本上寫下了本省傳媒大學的名字,並在下面添了一行字:播音與主持藝術。
“這是傳媒學院的王牌專業之一,就業前景也不錯,可以當電臺播音員、節目主持人、各大高校文藝部門骨幹、藝術學院指導或者老師、自媒體人等等。省城的大集團公司比較多,這些公司都會設定專門的文藝部,用於開創企業文化,一樣可以去應聘。像一些文化傳媒公司,也需要這個專業出身的學生。”
袁藝為什麼會這麼清楚這個專業?因為她上輩子就在公司裡建立過專門的文藝部,對於新建立的部門,還是隻吃錢並不會盈利的部門,她曾經很是關注過一陣子,在確定這個部門確實有存在意義後,這才丟開不管了。
幸虧如此,不然她這會兒估計要抓瞎了。就算不抓瞎,想要在這年頭查詢高校的資料也麻煩得很。
“另外,你不是想要我出國留學嗎?這個專業出國也容易,事實上咱們省的傳媒大學本身就跟國外很多學校有交流,幾乎每年都會有交流生、交換生、短期訪學、國際課堂等等,這些全都有。如果還嫌不夠,我也可以到時候去爭取公費留學,假如你願意自費送我去國外留學,那就更簡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