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袁藝深以為,圖圖就是特地來狙擊他們這些當哥哥姐姐的!
幸虧圖圖家在小縣城裡,平常除了逢年過節外,也就是寒暑假自投羅網了,對比的機會還是挺少的。再轉念一想……
“奶,你多久沒跟我叔打電話了?我是說小叔。”袁藝口中的小叔,就是她爸袁東海的三弟,袁西海。
已故的爺爺文化程度不高,嫌給孩子取名太費勁兒,又覺得姑娘家名字要是不好聽太可憐了,所以把肚子裡不多的墨水全給了倆閨女,對仨兒子的名字那完全就是隨口瞎取的。像袁藝她爸,據說是當年爺爺在集市上聽人家打快板,剛說到東海龍宮時,就有鄰居家的半大小子來報訊,說生了。等匆忙趕回家時,袁藝她爸已經嗷嗷叫了。爺爺腦子裡還回想著剛才聽到快板,當下一拍巴掌,就起名叫袁東海。
再後來,袁藝二叔出生了,就順勢叫了袁南海,袁藝三叔當然就是袁西海了。可惜,沒四叔了,所以東南西北缺了北。
據奶奶所說,爺爺當時還怪遺憾了,說,要是早知道是仨小子,就不叫東海、南海、西海了,直接叫冬瓜、南瓜、西瓜……這不就挺好的?
言歸正傳,說起袁藝三叔,原本正高興的埋汰著大外孫的袁老太頓時不樂意了:“我給他打電話幹啥?愛咋咋地,我不稀罕他!”
袁藝面上明顯一怔,過了半晌才堪堪醒悟了過來。
是啊,現在是零五年七月份,她奶和三叔好像還沒和解?絞盡腦汁想了半天,袁藝也想不出該怎麼勸和,哪怕她知道母子倆鬧矛盾的根本原因,現在也沒辦法勸。
說起袁藝三叔,曾經是老袁家最大的驕傲。
袁老太共有五個兒女,前頭兩個最大的,也就是袁藝大姑和她爸都只念到了初中畢業,高中也念了一年多,但沒能畢業。二叔袁南海,也就是袁愷他爸,倒是高中畢業了,三叔袁西海卻是極為稀罕的大學生。至於最小的姑姑,則一樣也沒唸完高中。
雖說現在的大學生是不怎麼招人稀罕了,可在袁藝她爸那一代人裡頭,大學生那是真正的天之驕子,哪家能出一個大學生,絕對是祖墳上冒了青煙,是一個完全稱得上是光宗耀祖的大喜事。
然而,就是這個老袁家最能耐的人,在畢業結婚後幹了件了不得的大事。
——他丁克。
擱在二十年後吧,這還真算不上什麼大事,問題是,袁西海只比袁東海小了五歲,七零年生人。他妻子比他小了一歲,難得的是,倆人意見相當統一,差點兒氣死了兩家父母。
袁老太是真的不能理解,當然到了後來,她也懶得管那麼多了,可她最多也就做到不理會,想讓她贊同丁克這種新潮流思想,是萬萬不可能的。
於是,哪怕袁藝三叔是全家裡面最有出息的,賺錢最多的,同時也相當孝順,依然沒法獲得親媽的原諒。也是袁藝爺爺過世得早,那會兒袁三叔才剛考上大學不久,不然他也能給氣炸過去。
他們理解不了啊!
袁藝偷瞄她奶的臉色,遲疑再三還是沒再開口幫著勸。其實也不用勸,她三叔三嬸是能耐,再能耐也改變不了老天爺有意為之。就在今年年初,三嬸就該懷孕了,然而她大概是篤定自己已經帶了環,完全沒往那方面去想過。偏偏她身子骨又很不錯,什麼妊娠反應都沒有,加上她骨架子略大,前面幾個月是真的沒發現任何異常。直到後面發現的時候,月份已經太大了,大到失去了流産的機會,只能做引産了。
不想要孩子,跟親手殺死已經成型的親骨肉,這是完全不同的兩碼事。
最終,她三叔三嬸還是沒捨得下手,也因此袁藝的小堂妹袁夢才得以平安誕生。
她小堂妹的生日很好記,臘月初一,滿月那天剛好是正月初一。本來,在確定留下肚子裡的孩子後,袁三叔打了個電話過來,一方面是報喜,另一方面也是想趁機跟親媽和解。然而……
袁老太不相信。
_(┐「e:)_
這就很尷尬了,無論是打電話,還是寫信寄袁三嬸的孕肚照,袁老太都堅決不信。偏偏,那時候袁三嬸的月份已經很大了,他倆又遠在北京,無論哪種交通工具都不太方便。再一個,他倆都在國家重點單位上班,在北京大醫院可以全額報銷,來他們這個小地方生産的話,就算不心疼那點兒錢,保障也不太夠。
無奈之下,袁三叔三嬸只能哭笑不得的先將孩子生下來。
最搞笑的還不是這個,而是不光袁老太不相信,三嬸的孃家父母以及哥嫂弟妹全都不信。
於是,當年他倆是自個兒跑的醫院,月子也是找專業的月嫂伺候的,及至出了百日,小寶寶的眉眼長開了,既像爸也像媽,照片寄去各家,這才得到了久違的信任。
袁藝眼珠子滴溜溜的轉著,她上輩子並沒能第一時間見到小堂妹,事實上因為各種陰差陽錯的原因,等她見到人時,已經是她高考結束時了。她的小堂妹袁夢已經能邁開小短腿,在家裡吭哧吭哧的走路了……
“奶,你說等我放寒假了,咱們也上北京去玩玩,怎麼樣?我長那麼大,還爬過長城呢。”
袁老太狐疑的扭頭看袁藝,真不是她多疑,實在是袁藝剛提到了三叔,轉念又說想去北京,很難不叫人聯想太多。至於後一個理由……
“平常叫你去怕海山公園後面的山,你都懶得去,怎麼想到去怕長城了?還寒假,那會兒得多冷?咱們這兒都能結冰,北京還不得把人凍成老冰棒?”
“奶啊,不到長城非好漢,這句話你總該聽說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