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6章

<!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博雅的校長曾經在方靜中考過後,為了讓她能夠拋棄二中,來到博雅上學,允諾了一堆的好處。當然,這些好處也是有相應條件的,不過以方靜的實力,這些條件她都能完成。

問題是,校長許諾的是大學四年的學費和生活費,以及假如她還要繼續深造所産生的費用。

這個承諾乍一看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可你得聯系實際,譬如方靜的家庭情況。

她很小的時候就父母雙亡了,中考前夕爺爺也過世了,盡管她的確還有些親戚在,可事實上她卻是跟奶奶相依為命的。

方靜跟袁藝同齡,她的奶奶年歲卻要比袁老太更大一些,又因為日子實在是太難捱了,論身子骨,那是完全不能跟袁老太相提並論的。

早在方靜爺爺過世時,她就充分的理解了,什麼叫做“子欲養而親不在”。因此,她比誰都更加迫切的想要賺錢,想要讓奶奶過上好日子。

聽完了方靜的話後,袁藝陷入了沉默之中,半晌才問道:“老師有給你什麼建議嗎?或者,你原本是怎麼想的。”

“我有語言天賦,從小的夢想就是當一個翻譯。”方靜遲疑了一下,“老師建議我可以考外國語學院,選一個小語種專業,說國家很缺這類人才。可我仔細想了想,我要的根本就不是前途,再說我也等不了那麼久,一門全新的語言從學會到靈活運用,起碼也要七八年吧?”

“文字翻譯不賺錢的,真正來錢的是即時翻譯,就是隨行國家團隊出訪國外,或者跟隨企業高管出國簽合同的,那種的話,幾乎就是空中飛人,一個單子結束就又有另外一個單子,你會一點兒空都沒有。”袁藝很認真的提醒她,“另外,小語種不是什麼好選擇,除非你的目標是國家機構,一般來說,最常用的還是英語,即便談和約、簽合同,國際上的慣例也是以英文為主的。”

方靜面露驚訝:“是這樣嗎?我還以為,咱們國家會主動適應對方。”

“如果是友好訪談,估計會的。但假如是商業合作,不可能的。你想想,假如我使用的是極為罕見的小語種,萬一以後有了糾紛,找誰說理去?還有就是,小語種的就業圈子太小了,萬一要轉行,會特別不容易。如果不是出自於真愛,或者本身就衣食無憂的,我真的不建議。”

“嗯,其實我已經放棄外國語學院了,只是到現在為止,還沒拿定主意。偏偏,最遲明天下午,我必須要做出決定了。”

方靜很是為難,按說以她的分數,除非頂尖院校無需考慮外,絕大多數的大學都是沒有問題的。唯一麻煩的是,她高一文理分科時,因為當時的志願還是當一個翻譯,因此她選擇了文科,想的是念文科把握更大一些,卻忽略了有些專業根本就不錄取文科生。

萬幸的是,她的高考分數足夠好,選擇範圍仍然還是比較廣的。

袁藝再一次沉默了。

假如今天不是方靜,而是任何一個交情不深的同學,那她當然可以毫不猶豫的給出答案。可問題就是,面對方靜,她多少還是覺得有些可惜的。

長長的出了一口氣,袁藝最後確認了一下:“你確定你只想賺錢?以最快的速度賺錢?是隻想給你奶奶一個幸福安穩的晚年,還是想賺到花不完的錢?”

“你想多了,我只是想讓我奶奶多享幾天福,畢竟她這輩子過得太苦太苦了。我的要求不高的,不打算繼續深造了,大學畢業後能立刻找到月入五六千的工作,最好不要太忙,讓我有時間多陪陪我奶奶。”

“那就沒問題了。”袁藝從隨身小包包裡拿出她的備忘錄,開啟後,抽出夾在裡面的筆,唰唰的寫了一行字,然後將那一頁撕下來給了方靜,“學校名字和專業我都寫在上面了,不過我還是建議去網路上查一下他們的情況。按說,以你的分數念這個學校可惜了,可他們家的就業率是所有院校和專業最高的。”

踟躕再三,袁藝還是說出了那句話:“他們……他們被業內稱為最會培養優秀員工的學校。”

是優秀的員工,而非人才。

都說學校是教授知識的地方,最為在意的當然是學生的智商和才能,也會考慮到學生的勤奮程度。然而,絕大多數的學校並不在意學生的情商,至少在此時,並沒有幾個學校會對學生進行專業的情商培訓。而很神奇的是,省城裡就有這麼一個學校,或者說,是出了這麼個老師,開設了一門專門教導學生如何當一名優秀員工的課程。

從實際出發,先給自己來一個準確的定位,沒有好高騖遠,沒有遠大目標,只教你如何做簡歷,如何做自我介紹,如何突出自己的亮點,成功的從萬千求職者裡面突出重圍,進入職場。

而進入職場之後,並非教你實現自我價值,而是先去了解你的公司需要你做什麼。

懂了嗎?你會什麼,你愛好什麼,你擅長什麼,這一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公司需要你做什麼你就去做什麼。

這門職場文化的課程,與其說是培養情商,不如幹脆說是培養職商的。在學校裡,就讓你充分的體驗到何為職場,教你如何在職場裡如魚得水,在最短的時間內從新人中脫穎而出,提前度過試用期成為正式員工,再透過幾個搶眼的操作,早早的成為小組中的領頭羊、團隊裡內的核心,及至向中層管理沖擊。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上輩子的袁藝很喜歡去那所大學裡招聘,因為他們真的很棒,壓根就沒有新人的迷茫無措,從一開始就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也知道該如何做,才能討得上司的歡心,最重要的是,這所學校出來的學生極少會在短時間內跳槽,因為他們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千挑萬選、深思熟慮的結果。

當別的畢業生,到了畢業季時,仍在猶豫著是繼續深造好,還是出社會工作好時,他們卻是從大一開始,就利用各個假期,走遍了各大名企。到了大四,往往早就已經確定了要去的公司,肯定不止一個,因為求職本身就是雙向選擇的結果,可不管怎麼樣,他們大學四年都在為一個目標而努力。

——找一份能為我的將來提供無限保障的好工作。

這樣的員工,誰不喜歡?

缺點當然也不是完全沒有,他們是員工,最最優秀的員工,最多也就做到中層,再往上是不可能的。因為他們習慣了聽從上面的指令,往往能將每一個指令完成到最好,卻也正是因為這樣,失去了自我。

形象的說,就好似聞名全球的英國管家學校,培養出來的全是第一流的管家,保準讓你徹底沒了後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