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顧爺爺,練了也有那麼三四年吧!”
村頭的顧老頭是個傳統老中醫,雖然藥方開的一般吧!但他確實寫的一手好字。
不知道是因為碰巧都姓顧的原因,還是顧小五背書過目不忘的原因。
對誰都一副臭臉的顧老頭,對顧小五那是相當耐心,時不時還給她買些好吃的。
個五六歲的小孩子知道個啥,哪有好吃好喝的就往哪鑽唄。
哪管去那裡要不要背湯頭歌,要不要學那一排藥櫃上各種各樣的藥。
那時候顧慶海忙著給一大家子當牛做馬,蓋房、掙工分、上大壩那裡修壩,基本沒啥功夫回家。
李秀英也忙著做飯、養豬、上工,基本也沒啥功夫管孩子。
索性這時候的女孩子不咋金貴,放外頭也沒人偷,就隨顧小五跟著大孩子們東家走西家竄的玩了。
後來上學她有處去了,除了按飯點回來,還真沒人管這幫毛孩子上哪霍霍去啊。
所以顧老頭沒死之前,那裡就是顧小五的零食鋪加秘密基地。
反正只要背藥方背的好,顧老頭對她那是言聽計從。
不僅能在那邊拿顧老頭赤黃熱的小秤稱藥材玩,還能定時有好吃的投餵。
當然,這毛筆字就是這期間強被制性的學的一點,顧慶海他們也是知道的,不過顧老頭死了以後沒人督促,她那點基礎也就荒廢的差不多了。
但顧小五荒廢了,自己卻沒有啊!說實在的,她寫的這一筆字,那可是當初在康熙眼皮子底下被硬生生逼出來的。
說一句夏練三九,冬練三伏也不誇張。
不過苦是苦點,但效果也好,沒看當年康熙的收扇子任務,就數她被點到名的次數最多嗎?
而且根據民間書法大家那裡的評價,歷代的皇帝裡,她的書房都能進前三了。
再加上顧小五這具身子現在被她調養的還真不錯。
所以眼下這一筆字雖然沒有前世的筆感,但糊弄糊弄大家還是夠用的。
“老韓要不要上去比一比?”
這韓老頭解放前是個在私塾教書的,書法很有兩把刷子,後來參加革·命的時候斷了腿,當時就安頓在安寧一家老鄉家裡。
後來腿瘸了回不去部隊了,幹脆就向上頭打了報告,在這邊安了家。
因為這個原因,當地政府對他特別照顧,時不時有人送溫暖,加上他自己的工資,平時不缺吃不缺穿的,就愛找幾個同好比一比書法。
偶爾心情好了還擺個書法攤子顯擺一下。
不過今兒這小姑娘的字,懂的一看都知道,比老韓寫的好幾個跌。
韓老頭聞言瞪了瞪眼:“比不了比不了。”
這幫壞慫就是想讓自己出醜,不過顧爺爺?
也就那老頭了,老顧倒是運氣好,臨死臨死了,還收了個天分這麼好的徒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