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第三次世界大戰和前兩次世界大戰充滿了共同點,同樣是因為強國間的資源不均,同樣開始於一個天才而充滿神經質的獨裁領袖,同樣重新規劃了世界制度,唯一不同的是,因為核武器的出現,人類險些被戰爭滅絕,並從此讓出了這顆星球唯一主宰的地位。
——《第三次世界大戰考》ic33年,李大江
這是一個幾近純白的星球,土壤砂化,動植物基本滅絕,獨餘茍延殘喘者奔襲在一片荒漠中爭命求存。核爆高溫所形成的石英砂彙成沙漠,覆蓋整個陸地,遮敝所有低矮的溝壑與丘陵,只有原本海拔超過3000米,並且沒有在那場驚天核戰中被轟塌的山峰才有資格成為這個巨大沙漠的標的物,而即使是它們,也只是在陽光或者月光下裸露出慘白的山石肌膚,就像遠古巨獸的骨骼殘骸,過濾一切色彩,只反射寒透人心的熾白。
海洋也不複曾經的婀娜了,藻類滅絕,淺層、中層水生物基本滅絕,海水只剩下一片灰白色。核戰爭以後星球的平均溫度曾在2053年到達過零下12攝氏度,那時整個地表都被冰層覆蓋,不見一滴流動的水。百多年後,地球的平均溫度回升至9.0攝氏度,兩極線向高緯度回縮,如今保持在南北緯60度左近,大量流向高緯度的海水被截留冰凍,海平面下降,陸地面積得以擴大。
但這一切變化卻和人類沒有什麼關系,曾經的自然之靈,戰爭爆發前總人口超過80億,在核戰爭以後僅存不到2億,死亡率超過97。沒有人知道人類在發明核彈以後的100年裡製造了多少這種滅絕性的武器,反正核戰持續了100天,如果說前70天還是有目的的定點打擊,最後30天,全人類的指揮系統全部癱瘓以後,就只剩下被逼迫到神經崩潰的人類的狂轟濫炸了。高山、村鎮、島嶼全都成為核彈的目標,殘存的人類蜷縮在堅固的地底工事中瑟瑟發抖。
之後30年,大部分工事因為資源儲備不足以及輻射滲透變成一座座水泥澆築的棺木。據悲觀估計,這期間死亡的人數依舊在1億2000萬至1億5000萬之間,這是真正的百不存一。
公元2077年以後,飽經磨難的人類倖存者終於等到了穩定的發展期。這一時期,大部分避難所透過殘存的有線搜救頻道建立了聯系,擁有政治天分的人很快在各個避難所當中獲得了權威。在他們的倡議下,原有的國家區分被淡化,全新的以各個避難所為加盟成員,統一領袖、統一綱領的類國家組織“全球人類同盟”得以成立。
公元2079年,第一次全球人口普查在同盟的指揮下展開,得到的資料是總人口6842萬5211人,其中育齡女性1555歲)1728萬5542人,已經懷孕的超過200萬;65歲以上老人107萬餘,多為各行業權威;10歲以下兒童460萬餘,缺乏足夠的嬰幼兒營養品和良好的衛生環境使當時兒童的存活率不到40。
公元2084年,全球科技工作者協會“方舟”在同盟議會的倡議下成立,殘餘的科學精英們透過立法掌握了避難所珍貴電能的41用於科學研究和探討,並透過科學分組研究與成果完全共享實現全球協作。雖然由於核冬天的存在,人類依舊無法踏上地面,但這些人類社會的大腦們卻無時無刻不為人類重新踏足地面而努力著。
公元2166年,經過了近百年舔舐傷口般的休養生息,同盟下轄的人口數量在嚴格控制下最終還是超過了9000萬的紅色警戒數字,這個數字意味著避難所的自迴圈機能將被破壞,盡管提出不到10年的“綠洲理論”還沒能透過最終驗證,人類卻已經被迫倉促踏足地面,尋求生存的空間。
公元2173年6月4日,第7批地面探險團總計42700人,從加盟全球人類同盟的357個避難所出發,他們的使命和前6批的前輩們相同,是尋找到適合人類在地面定居的宜居點。他們的使命和前6批的前輩們也不同,他們的指揮官們被告知必須找到那個“方舟”依舊無法驗證的宜居點,因為經過7年的過負荷運轉,全球有244個避難所已經産生了不同程度的自迴圈機能衰減,剩餘的113個也會在1年內産生同種類衰減,換句話說,人類已經進入了最後的倒數計時。
2173年,9月,17日,夜,原華夏迪慶州中甸縣東北約320公裡。
寂靜的沙丘腳下,突兀地隆起一團細沙,安安靜靜地裹著一個高度不足2米的的橢圓色形體。
“呼!”那個形體的四周噴出一股白煙,隨即快速癟了下去,漸漸露出人形。當軀幹、四肢和頭部完全展現出來以後,覆蓋在表面的那層細沙才被脫下,它們水銀瀉地般落地,揚起細微的飄塵。
“又結束了。”墨剛在紅外線夜視儀當中看著和自己換班的戰友撐開潛伏模式,身上的核防護作戰服像繭一樣裹藏起人形,向後以不到30度的仰角緩慢鑽進沙層。向著墨剛所在的位置,他打出最後一束象徵“準備完畢”的紅外射線後,沙粒吸附啟動,那將會把他的生命特徵完全掩藏起來,透過觀察內建於頭盔面甲的微型雷達和聲納代替肉眼肉耳警戒四周。
墨剛掀起面甲,露出裡面微微冒汗的年輕面孔。黃面板、黑眼睛、黑色須發,他出生於prc17號避難所,是個純粹漢族血統的中校指揮官,負責prc17號避難所第7次地面探險行動的軍事部分指揮。
墨剛,男,24歲,身高177公分,體重70公斤,入伍8年,14次地面行動經驗,其中包括第4次至第6次地面探險行動,是避難所當中地面行動經驗最豐富,技戰術水平最高的特種戰士。
拐過兩個小型沙丘,墨剛走回到設定在一座砂谷入口處的營地。這是一個規模不算大的營地,圍繞著中央的篝火,營地裡零散擺放了50幾頂白色帳篷,2人1頂,大概也就100多人,這其中戰士不足40人。
墨剛回想起離開避難所那天,這個隊伍曾是全球最為龐大的,共集中了16位各界專家和42個助理,還有一個整編連隊132名全副武裝的特種士兵,總人數達到190人。prc17號避難所的自迴圈機能衰減超過年12月,那裡就會因為沒有足夠的潔淨空氣和水源變成一具裝載死人的棺材。
這個訊息本來是要對負責人以下保密的,但墨剛在和科學組負責人蘇執商量後,就決定在隊伍離開避難所之後第二天把訊息公開。誰都有家人生活在避難所裡,在得知這個訊息以後,墨剛所擔心的人心渙散的情況沒有發生,整個隊伍被一股濃重的死志包裹起來,如果找不到宜居點,這些探險團的成員也就不必再回到避難所了,因為那裡,也將是一個死地。
在這種死志的激勵下,探險團爆發出極度的堅忍和耐性,3個多月的時間,直線距離每天行進超過10公裡,每3天對一個疑似地點進行勘察,幾乎每天都有戰士犧牲。如此反複,這個團隊終於也要失敗了。受訓士兵開始不足,為了確保戰士們得到充分的休息,科學家的助手們已經拿起槍肩負起營地內的警戒;彈藥和生活物資也開始匱乏,雖然他們的輜重是按照1年的探索週期準備的,但幾次遭遇戰就讓他們的裝備物資丟失了大半,剩下的也只夠讓他們消耗不到2個月的;更重要的是,科學家們嬌貴的身體開始出現問題,就在前天,第一個中年科學家死於熱病,他的身體已經對藥物産生了免疫,最終被病魔奪去生命,戰士們開始出現恐慌情緒,他們可以慷慨赴死,但如果科學家們死光了,誰來操作那些儀器,誰來確認那些疑似地點?
如果科學家們死光了,我們這些士兵活著又有什麼用呢?墨剛的眼睛環視整個營地,最後撞上負責警戒的年輕助手的眼睛,一雙比漫天星辰更閃亮的眼睛,眼裡有決死不屈,更有足以感染所有人的樂觀和信仰。
墨剛突然覺得自己的心情沒那麼壓抑了,死光了又如何?我們這組人沒了,自然有下一組人繼續做同樣的事情;prc17號沒了,也還會有別的避難所做同樣的事情。核冬天沒有毀滅人類,人類當然也不會被這片潔白的沙漠毀滅。最差的結果,也就是自己和愛人,還有剛出生的兒子在天上相逢吧,就是不知道天上還能不能學說話,那些個傳說裡,似乎天上的人都是不老不死的呀,那自然也就不會長大了,如此這般,那不是一輩子沒有機會喝上媳婦茶了?
墨剛被自己突如其來的胡思亂想逗得有些想笑,但終於還是忍了下來,板起一張嚴肅的臉向著年輕助手回了軍禮,因為年輕助手臨時找來的作戰服並不貼身,套在身上有些滑稽,墨剛不想這個還不滿18歲的孩子對自己的笑容産生誤會。
“你叫什麼名字?”
“我是生命科學博士蘇執的首席助手,劉廣洋!長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