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一架小型磁軌車頭在伊爾庫茨克至麥克羅沃的軌道間穿過,氣流激蕩軌道,泛著七彩的光。兩公裡後,十數架軍列一字排開,氣勢滔滔。
對比舊時代,這個時代的戰爭變化最大的地方是哪裡?毫無疑問,這個答案屬於行軍。
天空是禁區,海洋是禁區,加之自然環境惡劣,其結果便是行軍對載具的要求達到了極高的標準,隨之而來的補給壓力,和沿途變異沙獸的襲擾,註定了其行進距離不能過長。
阿納海姆的突襲動員了非洲聯盟幾乎所有的軍用載具,行進距離也不過1000公裡,而如埃盧爾所思,20000人在北極圈橫跨6000公裡的突襲,即使不考慮政治因素也不過是一種天方夜譚。
當代最主流的裝載工具只有磁軌列車,故而搭載磁軌列車搶灘綠島這種略顯蠻幹的戰術成了這個時代的戰力投送主流,戰略思考被弱化,似閃光般僅有的幾個不經由磁軌網路的體例被人們長久地談論,成為一代名將的軍功章。
戰爭是工業革命的催化劑,如此現實催生出的便是最大限度結合高階武力發揮的特型列車。
堅固、音速以及在車頭配備的足以切開軌道工事的熱能武器是定義一架特型列車的三大標誌,這三點無一不在考驗一個勢力的整體工業水準。所以特型列車誕生30年,依然是大型勢力的專屬配裝。
第一次遺民戰爭中,格林尼治的皇家方舟號曾搭載6名高階能力者萬裡突襲搗毀過全球人類同盟的指揮中心,工事被熱能武器輕易切開,斷層有能力者加持跨越,炸藥的沖擊波又跟不上皇家方舟號的行進速度,全盛時期的格林尼治用128位將官的血和一座小型綠島的毀滅,給全人類貢獻了一個特型磁軌搶灘的經典戰例。
而對於沒有特型列車的勢力而言,最擔心的事情莫過于軍列在軌道中被襲擊。更可悲的是,磁軌技術雖然成熟,但居高不下的鋪設成本和可控的行車序列成就了雙向四軌道的國際標準和單向雙軌道的地方標準,無論哪種標準,對戰爭而言都是徹底的防守優勢。
對於進攻方而言,迴避防守優勢的辦法其實不多。首選自然是隱藏己方的進攻意圖,其次則是隱藏己方的進攻時間,埃盧爾兩者皆失,只能採取最被動的辦法,斥候列車。
美洲聯盟的斥候列車領先大部隊兩公裡同速滑進,雷達上一片祥和,但操車的小隊依舊不敢懈怠。
這是個幾乎必死的任務,上級也沒有給他們選擇的餘地,誰都知道,高加索人肯定收到了美洲聯盟發動進攻的訊息,軌道也肯定有問題,區別只是那個問題是什麼,又在哪裡。
小隊的班長恨透了自己的上司,恨透了埃盧爾,恨透了這場該死的戰爭,支援他依然堅守崗位的理由很可笑,只要能提前預警,他被允許帶隊投降,這也是他和車上的7個人唯一的生機。
“距離麥克羅沃分軌52公裡。”
“反射異常!前方14公裡大量訊號,發現高加索人!”
“向車隊報告,夥計們,準備投降。”
幾乎沒有任何猶豫,班長發布了這一路上最得人心的指令,指令出口,他只感到暈眩,渾身上下充滿了大難不死的慶幸,這種感覺難以言表。
然而,高加索人沒有接收俘虜的打算。
“訊號傳送失敗!是大功率擾流器!”通訊員一臉驚恐地回複。
“沖過去,沖出擾流範圍!”
“磁場異常!我們在下沉!斷層!斷層!”根本不需要駕駛員的提醒,所有人都感受到了這一瞬間的失重,列車在下墜。
“怎麼可能!我們一直在觀察舷窗,怎麼會有斷層!”
沒人能夠為這位可憐的班長解惑了,轟得一聲,鑽出磁軌的斥候列車在空中滑行了數十米,撞在一座凸起的冰丘上。近400公裡的時速讓它的車體嚴重擠壓,變形,燃料箱爆裂,列車化作巨大的火球。
兩公裡外,美洲聯盟車隊在第一時間察覺了不妥。
“前方不正常擾流,是擾流器!斥候失去聯絡了!”
“雷達反應呢!”
“雷達受擾嚴重,無法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