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46章 鹽事千秋

這當然是方天要求的。

對於方天來說,既已擬定下一步的修行是從飲食意識方面著手,那具體怎麼進行,就成了一個問題。

作為一個類生物學家,像是李時珍一樣地編一本專門於飲食方面的《本草綱目》?帶著大院裡的一群小家夥在附近四處遊山玩水,隨意地弄出種種不同的美食?或者幹脆直接親身兼任上炎黃城飲食商會會長,一肩挑地把城內包括酒樓等在內的飲食體系給建立起來?

似乎都可以。

反正本來也沒有什麼限定,怎麼願意怎麼來。

但方天考慮了一番之後,還是決定不考慮長久,甚至不考慮第二天的事,就以當天來計,想到什麼做什麼吧。——這個“想”,本身不就是意識麼?

然後事情就這樣開始了。

而方天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鹽。

於是剎那間,風起雲湧,關於鹽的前世今生,盡數紛紛然地從方天的意識之中冒了出來。

前世,還是從炎黃二帝開始,對於鹽的紛爭便開始了。事實上,那個時候,惟一可爭的東西大概也就是鹽了。然後歷史的車輪來到春秋戰國,齊國的管仲實施“官山海”政策,對鹽鐵實行官營,有史以來第一次地,把山林海澤這種東西,劃定為國有資源。

然後大量的利益,便從這裡誕生了。

這種行為,在後世發展到巔峰,那就是不止山林海澤,所有的土地,都是國有資源,都可以用來拍賣,都可以用來創造利益。

華夏數千年中,一切勢力的興衰起伏,都可以歸因於土地。

土地不變,而人口有增有減。

地多人少則安。

地少人多則亂,亂則殺,殺則減,減則安。

是故欲天下長治久安,則只需三百年一次屠刀高舉,殺殺殺,殺得生民十不存一,則接下來,自然而然便迎來盛世,萬民高歌誦太平,此正可謂是“天發殺機,移星易宿;地發殺機,龍蛇起陸;人發殺機,天地反覆。天人合發,萬化定基。”

這是減法。

開源節流中,節流是也。

當開源不足的時候,節流注定不會退出歷史的舞臺。

而節流程式的啟動方式,要麼是“人發殺機”,野心家主動作亂,要麼是“地發殺機”,火山地震洪澇幹旱,要麼是“天發殺機”,大面積的酷熱寒冷與水陸轉移。

這也是“陰陽”。

天地的承載與人道的興盛。

當承載不變的時候,興盛總會打折,而這個打折總是不那麼溫和,反之,是冰冷的,是酷烈的。

而若想避免這種打折,惟一的辦法,就是開源,即增加天地的承載力。

縱觀前世,總是在不斷上演的節流中,持續地開源著,從漁獵到農耕,從五穀的出現到優良物種的選用,這之中,所有的開源者都是英雄,是人道發展的正能量。

開源者,節流者,一主生,一主殺,一在暗,一在明,他們共同主宰著人世的興衰。

而一切的最初,從鹽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