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三十七章 齊雲山上劍管夠

驚天之戰,一觸即發。

被當今武評第一人,蜀山劍仙掌教李西月親口贊為不出十年可登頂劍道,二十年可劍開天門飛升成仙的莫小巖,臉上仍舊是一如往常的無悲無喜,在僧人單掌所託的巨山即將撞到右肩上方所扛的藍色巨劍之際,從始至終都輕按在劍柄上卻不曾動過的右手終於做出了拔劍出鞘的動作。

這個遲來了將近三個月的拔劍動作,他早在齊雲山,那日恩師散掉一身玉皇樓之時,便想著要做,想一劍斬斷了那蘊含了恩師一身修為的巍巍皇樓,那樣的話,恩師也就不至於被釜底抽薪,百年陽壽一下子怕是連半年都不剩,其實那一日,他是多麼想開口同師傅說,齊雲山有他定可長盛不衰,小師弟有他斷然不會在奪龍惡戰中受傷分毫,但是他知道自己還沒有那個實力,他恨,他恨他敬之如父的師傅,他恨他最疼愛的小師弟,他更恨他無能的自己。

那日他負劍孤身下了齊雲山,一路走到這敦煌城,看到這世間有太多的不平該恨之事,記得年幼的時候,師傅同他說,胸小難平可以酒填之,江湖大,波瀾更驚,唯手中三尺長劍可平,這句話,他一直記在心裡。

那北厥僧人說他自斷道家的太素仙路不假,他也確實走了一條兇險的殺生之路,但他三尺劍下所殺之人均是大奸大惡之徒,至於會不會與那所謂的天道相悖,他以為天道不在於天,而在於三寸人心,至於日後能否劍開天門入仙界,他已然不在乎,心中太平無悔無恨便不枉此生矣。

這一刻,莫小岩心境澄明,恩師所贈佩劍淵龍,霍然出鞘,右肩所扛的那把長二十餘丈不止的藍色巨劍,登時如一道長虹,隨著莫小巖手握淵龍淩空斬下而微微抬頭,然後以毀天滅地之勢折下,劈向那座朝自己轟然砸下的巍峨山峰。

碰撞的轟隆聲響如滾雷炸開,響天徹地,刺破眾人耳膜。

碰撞之後,在眾人肉眼可見的速度中,山峰與那天地巨劍同時迅速變小,然而兩者相較,又以那道士凝湖而成的藍色巨劍分崩離析得更快些許,但另一邊,那個兇猛如金剛的僧人前進速度顯然受阻不小,隨著掌上的那座山峰被對方巨大水劍越斬越小,他腳下的速度也不由得遲緩了下來,腳下所留下的印記也是愈發的加深,但仍舊大踏著腳步向那青袍道士走去。

被山峰撞碎肆虐飛濺的水珠在跌落途中與同樣被分崩離析的沙子混雜在一起,一同跌落下來,從遠處望去,就好似那從天上降下的滾滾黃河之水,煞是瑰壯好看,而那僧人和道士彷彿置身於驚天瀑流之中。

轉眼間,那藍色巨劍就縮小到了只有一丈來長,但包裹在外的劍氣卻仍舊是長達三丈,大有後發先至且愈戰愈勇的意味,另一邊,惹剎寺高僧鳩羅什掌上山峰已然被砍得只剩下原來的十分之一不到。

這時,兩者相距不到四丈。

忽然,鳩羅什做出一個驚人舉動,只見其變掌為爪,五指如鐵鈎,深深抓入山峰之中,登時,剩餘的小型山峰自行炸裂開來,成了一粒粒的沙子,然在鳩羅什磅礴的維摩氣機的牽引下,卻是形散而神不散,每一粒細砂之間隱約有如電流一般的淡淡金芒維繫著。

在那柄劍氣沖天的水劍斬落到鳩羅什的頭頂之前,這些突然崩裂開來的細砂瞬間重新凝聚,變成了一口金色的大鐘,將這位北厥僧人鳩羅什罩在其中。

水劍斬在那口金鐘之上,傳出金屬碰撞的尖銳巨響,聲音傳開後即便是相隔百丈遠的眾人也忍不住拿手死死捂住雙耳,但仍舊是頭疼欲裂。

身處金鐘之內的鳩羅什如閑庭散步般朝著那站立於湖邊的青袍道士走去。

兩人相隔一丈。

那柄水劍在劍尖不斷被金鐘磨碎後,已然由原來的一丈劍身變成了不足三尺,同時那劍氣也是消磨殆盡,僅剩最後五尺,且還在不斷消融。

當然,另一邊的這位北厥高僧也並非如表面上所看上去的那般輕松如意,將其罩住的金鐘此刻已然黯淡失色,原本厚如磚牆的鐘壁此刻卻是單薄如其身上的僧衣,彷彿隨時都會被那水劍刺透。

遠處因為尖銳聲響弱了下來而得以稍稍回過了神的眾人,一個個瞪大了眼睛,屏息凝神的望著那已然快要貼在一起的兩位神仙。

意料之外,卻是情理之中的結局,在最後一僧一道只相隔一步的時候,水劍徹底化為了霧氣,而那口由沙子凝成的金鐘也在水劍完全消失的同時,徹底失去了色彩,變成了一盤散沙跌落墜地。

似乎是個無勝無敗的大好結局。

鳩羅什眼神隱約有抹惜惜相惜的意味,看著身前那從始至終都神色平靜如水的青袍道士,單掌豎於胸前,低頌了一句佛號,說道:“大殷江湖有你,不錯!”

在北厥的兇名不比血金剛姚廣笑弱的鳩羅什能說出這樣的話,已然是對前者的莫大的肯定,雖說若是最後近身再戰的話,即便他壓制了境界,但憑借大金剛體魄他仍舊可以將對方斬殺,但他鳩羅什沒有這麼做,而且這也並非他的本意,不比大殷的江湖,北厥的江湖在當朝女相陸令軒的鐵血手腕下,早已沒有了多少生氣,他鳩羅什是出家人不假,但他更是一個武痴,然而放眼整個北厥,除了被女相收為朝廷所用的高手外,江湖上幾乎沒有幾個是入得了他鳩羅什法眼的高手,此次來大殷即是他北厥皇帝的命令,同時也是他自己的意願,既然北厥江湖了無生趣,那我就去高手如林的大殷江湖遊走一趟。

鳩羅什雖然難得稱贊於人,但在齊雲山眾弟子中性格最是古怪的莫小巖卻是絲毫沒有領情的意思,而是冷冷的回了一句,“齊雲山人不多,但劍管夠,大師此行去齊雲山若是覺得我齊雲山無人無劍,莫小巖隨時恭候。”

這位北厥僧人對前者話中的寒意不以為意,而是笑道:“貧僧靜候施主從天山歸來。”

說完,這位獨臂僧人便轉身向南,輕輕踏出一步,一步之後更還一步,身形登時出現在了十丈開外,同時隱約傳來僧人的放聲大笑。

莫小巖默然的將淵龍歸鞘,無悲無喜的看了一眼猶自跪伏在遠處的普通百姓,莫名的輕嘆了一聲,在輕輕拂掉身上沙塵後,身形幾度輕掠,便消失在了神沙山的西北面。

只留下那一半湖月牙猶自激蕩不已。

求推薦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