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要真說起來,高成安知道今年的採選,定然與前幾年不同。
這許多年來,聖人都不曾納進新人,但今年的官家女中有兩位嬌客卻與眾不同。
一個自然是隻有他與聖人才知道的柳家娘子,另一個就是中書令程嶽蓬程大人的嫡孫女程琳琅,作為太後娘娘的侄孫女,她入宮之後只怕位分不會低。
可巧了,今年的官家女分組竟然將這兩位嬌客分在了一起。
輪到第六組時,侍人喊道:“宣,中書令程大人孫女程琳琅、太子少傅姜大人之女姜淑婉、太學博士薛大人之女薛彩瑰、禮部尚書柳大人之女柳芝蘭――”
話音剛落,程太後與眾宮妃就朝幾人看了來,發現這一組三名女子長相都分外出色,不禁不約而同的看向高坐在上的皇帝。卻見皇帝仍然一臉深沉,絲毫沒有開口說話的意思。
程太後鳳眉一挑,忍不住問皇帝:“採選已經過半,皇帝可有中意的人選?”
元祀淡淡地看了一眼太後,搖搖頭一臉無奈地說:“兒臣並無中意的女子。”
程太後聽了也不生氣,只是笑著指指階下站在左手邊的黃衣少女,這樣說道:“皇帝看這位娘子如何?”
程太後問的明目張膽,心想左右皇帝的後宮裡已經有過三位程家女,也不差這第四位了。如此直接了當地問,也是知道元祀不會當眾抹了她的面子,同時也是挑明瞭要讓這個程琳琅入宮的意思。
元祀聽了也不急著接話,反而轉頭看向坐在他左下方的程麗妃,難得柔和地問道:“如果朕沒記錯,程琳琅好像是麗妃你的侄女吧?”
程麗妃本來就對孃家把侄女也送進宮來感到窩火,聽到皇帝這麼問,心中更加感到無比羞恥,她覺得周圍所有人都在嘲笑她年老色衰,留不住皇帝的心,不禁對孃家恨得牙癢癢。
盡管再生氣,但在後宮磨練多年的程麗妃早已學會面不改色,淺笑著回答:“回聖上的話,琳琅確實是臣妾孃家大兄的嫡長女。”
元祀聽了只是一臉高深莫測地點頭,然後接著詢問恭敬低頭的程麗妃:“麗妃,朕向來愛重於你,也很尊重你的意見,你覺得朕是否應該納程琳琅進宮?”
聽了元祀這話,原本就覺得委屈和憤怒的程麗妃眼圈都有點泛紅了。
孃家見她久久不能生下龍子,知她傷了身子,現在迫不及待的想讓侄女進宮固寵生下龍子,卻不曾考慮到她作為姑姑,與侄女同侍一夫是多麼的難堪。
可是程麗妃即使心裡再記恨程家,可她也是程家養育出來的女兒!她不能違逆程太後與程家,只能按照他們的意思說:“琳琅自幼聰慧可人相信定能服侍好聖上。”
元祀聽了這話,伸出手安慰似的拍了拍程麗妃的手背,接著說:“既然麗妃都這麼說了,那就讓程琳琅進宮吧,只是苦了你啊!”
聽到皇帝這麼說,程麗妃的眼淚悄悄流下了一點點,很快劃下臉頰不見了,看上去又是一個淺笑安然的麗妃。。
程太後樂得見皇帝親近程家女郎,又加上了結了一樁心願,因此面目慈愛地看著眼前的皇帝和侄女麗妃。
只是程太後又想到,光選一個程家女進宮肯定不像。為了防止別人認為她以權謀私,內定程家女,所以也順帶勸誡了皇帝一番:“皇帝雖然勤勉於國政,但開枝散葉仍是大事,不如藉著此次大選,多納幾個新人進宮吧!”
太後是知道自己兒子的,他向來不近女色。這次大選能讓皇帝看在她的面子上,鬆口納程琳琅進宮已經不容易了,只怕不會再選其他女子入宮伴駕。
正這樣想著,沒想到元祀竟然接了這個話茬說:“有勞母後操心,是兒臣的不是。為免母後煩憂,那兒臣就選幾個吧。”
說完元祀伸手摸了摸自己衣服的胸口處,看都沒看一眼殿前站著的三女,就讓高成安傳旨:“就選這組幾名官家女進宮吧。”
然後轉頭看向程太後,略帶點不耐煩地說道:“這樣做母後滿意了嗎?如果沒什麼事的話,朕就先走了,畢竟甘露殿裡還有一堆奏疏等著兒臣去批呢。”
皇帝看起來就像是被太後說的頭疼了,才隨意點了幾個官家女,其實自己一點不在意選誰入宮。眾人也不覺得吃驚,畢竟皇帝向來不近女色、勤勉政事,這次恐怕只是為了應付太後的。
這邊元祀想要離開,太後趕緊使個眼色給高成安,於是高成安大膽叫住了皇帝,問他該給三女什麼位分?
元祀眉頭一皺,臉色又沉了下來,看起來真像是被這些後宮雜事煩的頭疼:“那個程琳琅封正四品才人,姜淑婉和薛彩瑰封正五品寶林……嗯?還有一個人呢?”
元祀像是才發現四人組少了一個人,劍眉高挑,疑惑不解的樣子。
眾宮妃中不乏有人早就發現了這個問題,不過誰也不會去多嘴,畢竟他們巴不得能少一個潛在敵人是一個。而程太後一心想著如何讓皇帝答應選侄孫女程琳琅,也未曾發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