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就表現得對陳漫雲言聽計從。好博得陳漫雲的歡心。
沒辦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同時,也都有自己的短處!
他不懂,只要他聽安排就行!現在,有她陳漫雲在,沒有什麼做不來的事情。
除了製造那些,二十一世紀裡的高科技産品。對於十九世紀裡,那些手動的機械産品,她都可以試一試。
所以,就算是梁梓墨只是站在哪裡看著她,她也能做出自己想的事情來。
陳漫雲帶著梁梓墨來到山頂,讓他注意觀察吳鐵匠,是怎麼侍弄那些流出來的鐵水的。
那些冷卻後的鐵,他又是怎麼處理的,好好的跟著學。
不會沒關系,只要他肯學!
陳漫雲相信,就憑梁梓墨那聰明勁兒,只要學會了再加以琢磨,肯定比那沒有文化的世家鐵匠強。
她自己就又去了山裡,看那些伐木的眾人。
這已經是,她們在這縲稷山裡第二次砍樹修房子了。所以,很多人都已經有一定經驗了。
他們把那砍下來的樹,全部由山洪沖出的凹槽往下滑,這樣省力!
看過山上眾人的工作,叮囑了大家注意安全,陳漫雲就又回到了煉鐵的山頂。
為了早點造出農具,陳漫雲弄了兩個一米五高,四五人合抱的樹樁,中間挖空用來裝水。
要鍛造就需要水來冷卻,這山上沒有蓄水池。
所以,陳漫雲只能用這種最原始的方法,來提高工作效率減小工作強度。
這些樹樁,都是砍伐木材時,要留在靠地面的樹根。
當時,陳漫雲見這麼大的樹根,留在泥土裡朽爛了太可惜。
於是,就讓人們在鋸樹時,把樹樁留得高點她有用。
其實,也就留得只比正常伐木的樹樁高度,高了一尺左右。
她把土裡埋這的那一部分,全部掏出來就有一米五高了。
有了這樣的經驗,她就又讓人們在砍伐時,遇到大樹根部都留得高一些,她要把那些樹根都挖出來做成水缸。
現在,因為很多人在一起生活,那些老年人的飲食都由大家照顧著。
等到村子修好,以後大家都有了自己的一個家,不可能大家還在一起吃飯。
那麼,不說每家每戶在分開後,都給準備一個水缸。
但是,家裡只有老人的就必須,給他們準備一口這樣的水缸。
所以,她現在已經弄出來了二十多個,這樣的樹樁水缸,放在駐地的煮飯的灶旁邊。
事情在緊鑼密鼓的進行著,那些冷卻後的鐵塊,今天陳漫雲要把它們變成農具。
在這沒有鐵錘、鐵鉗的時候,那吳鐵匠是不可能,把這些鐵塊鍛造出器具來的。
所以,這第一批鐵器還得由她來完成。
只要做出來,鐵錘、鐵鉗、鐵板和鐵蹲,以後的鍛造技術,就由經驗豐富的吳鐵匠來,帶著大家一起完成吧!
陳漫雲將所有人,都支去撿鐵礦和你木材,只留下梁梓墨打下手。
等所有人都走後,她把那些已經冷卻了幾天的鐵塊,又扔進火堆裡燒。
等到燒紅後,她就用易陽指把鐵塊拿出來,拉出自己想要的東西。
比如說,鐮刀、鋤頭、鐵錘、鐵鉗、和菜刀等等,現在必須的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