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廣望著真遺詔上的“燕王可輔政,不可稱帝“,忽然狂笑:“你以為這樣就能堵住天下人的嘴?燕王的野心,你難道看不出來?“他忽然指向朱棣,“他早已在北平打造龍椅,就等時機成熟...“
“住口!“朱棣拔劍出鞘,劍光映出胡廣驚恐的臉,“我朱棣對天發誓,此生唯大明皇權是從,若有二心,天地不容!“
朱允炆望著朱棣手中的劍,忽然輕笑:“四叔不必動怒。胡廣之所以如此猖獗,不過是因為他以為...朕命不久矣。“
眾人皆驚,朱瞻膳這才注意到朱允炆臉色異常蒼白,嘴角隱約有青黑之色——竟是慢性中毒的徵兆。
亥時正刻·徐州行轅
軍醫退下後,行轅內氣氛凝重。方孝孺捧著藥碗,聲音顫抖:“陛下中的是'梅花醉',無藥可解...臣查過,這是梅花衛的獨門毒藥,需用首座的心頭血為引。“
朱允炆擺擺手:“不必徒勞了。朕已知天命,現在最重要的是...安排後事。“他轉向朱棣,“四叔,朕若不測,還望你輔佐新君,固守大明江山。“
朱棣撲通跪地:“陛下何出此言!臣願率燕軍踏平梅花衛老巢,為陛下尋來解藥!“
朱允炆搖頭,取出一封密旨遞給朱瞻膳:“忠勇伯,這是朕的遺詔。若朕不幸,你可憑此詔擁立...新君。“他忽然劇烈咳嗽,血沫濺在並蒂蓮佩上,竟與玉佩的紅色東珠融為一體。
朱瞻膳握緊密旨,只覺掌心一片溼潤。他知道,朱允炆早已察覺自己身中劇毒,卻一直隱忍不發,為的就是徹底肅清梅花衛。此刻,這位年輕的帝王正用生命踐行著“天子守國門“的誓言。
子時初刻·黃河渡口
月光下的黃河水泛著銀光,朱瞻膳獨自立於船頭,望著對岸的梅花衛據點。春桃輕輕走來,遞上溫熱的薑茶:“小王爺,陛下的密旨...“
“不必說了,“他打斷她,“我只問你,若有一日,燕藩與朝廷必須做出抉擇,你會選哪一邊?“
春桃望著他的側臉,銀簪上的並蒂蓮紋與山河珏的刻痕在月光下重疊:“小王爺在哪邊,我就在哪邊。“
朱瞻膳笑了,忽然抽出玄鐵劍,劍尖挑起河面上的一片梅花:“梅花衛以為,用毒、用火、用陰謀就能顛覆大明,卻忘了,真正的大明根基,是千萬個像你我這樣的人。“
話音未落,對岸突然燃起沖天大火,探馬急報:“啟稟將軍!燕王親率三千輕騎,已攻破梅花衛渡口!“
朱瞻膳轉身,看見朱棣的帥旗在火光中獵獵作響,旗面上的燕紋已被染成紅色,宛如一隻浴火重生的鳳凰。他忽然明白,父親的“野心“,從來不是皇位,而是守護這片山河的決心。
丑時三刻·梅花衛總部
當朱瞻膳率軍攻入梅花衛總部時,眼前景象令人震驚:中央石臺上擺著個巨大的渾天儀,儀身上刻滿“永樂“字樣,周圍環繞著十二具身著紫衣的骷髏,每具骷髏手中都捧著不同年份的《大明日曆》。
胡廣跪在渾天儀前,手中握著最後一本日曆:“你們來晚了!曆法已經修改,天命已經歸...“
“歸誰?“朱允炆在方孝孺攙扶下走入,“歸你這個偽造遺詔的逆賊?“
胡廣忽然抓起骷髏手中的匕首刺向朱允炆,卻被朱瞻膳一劍封喉。他倒地前,目光落在渾天儀的縫隙中,那裡藏著枚銅印,印文正是“永樂元年“。
方孝孺撿起銅印,忽然驚呼:“這是...內府的制印!陛下,梅花衛竟混入了內府工匠!“
朱允炆盯著銅印,忽然露出瞭然的微笑:“原來如此。胡廣,你果然是最危險的棋子。“他轉身看向朱瞻膳,“忠勇伯,煩請你將這些偽造的日曆全部焚燬,務必讓天下人知道,大明只有建文年號,並無'永樂'。“
寅時正刻·黃河岸邊
熊熊烈火中,“永樂“日曆化作灰燼,飄向黎明前的天空。朱允炆望著火光,忽然伸手摘下皇冠,讓風吹散束髮的玉簪:“朕登基以來,日夜憂慮江山穩固,卻忘了,真正的穩固,不在於年號,不在於權謀,而在於民心。“
他轉向朱棣,將皇冠輕輕放在對方手中:“四叔,若有一日,大明需要你挺身而出,請勿推辭。“
朱棣震驚跪地,皇冠上的金龍在晨光中栩栩如生:“陛下!臣萬死不敢接受!“
朱允炆搖頭:“這不是皇位,而是責任。忠勇伯,“他看向朱瞻膳,“朕命你即日起為燕王副將,協助處理北方軍務。記住,大明的山河,需要你們這樣的人來守護。“
朱瞻膳叩首領命,抬頭時看見東方既白,一輪紅日正從黃河盡頭升起。他忽然想起太祖爺的《皇明祖訓》開篇:“凡日月所照,皆為漢土;江河所至,皆為漢臣。“此刻的朝陽,正照亮每一寸被梅花衛踐踏過的土地,也照亮了大明的未來。
春桃站在他身旁,望著漸漸消散的火光,輕聲道:“小王爺,你說太祖爺在天之靈,會看到這一切嗎?“
朱瞻膳摸向腰間的山河珏,珏身的血跡已被晨光染成金色:“他不僅看到了,還在告訴我們,無論經歷多少風雨,大明的山河,終將歸一。“
晨風吹過黃河兩岸,帶來泥土的芬芳。朱瞻膳望著朱棣手中的皇冠,忽然明白,有些責任會跨越血緣與身份,最終匯聚成一股力量,讓這個王朝在風雨中屹立不倒。而他,將用一生來守護這份力量,讓大明的光輝,永遠照耀著這片山河。
(第十三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