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討暴雪公司和遊戲的目的,是想透過輿論壓力,讓遊戲廠商注意到遊戲産品可能造成的不良影響,並採取一些措施,將學生與遊戲隔離。
家長群體多是以80後為主的受過高等教育的上班族,其中以女性家長居多,這些家長正處在職業生涯的上升期,大多未進入企業高層,工作和生活的節奏較快。
家長群體的主要觀點是,孩子的心智還未發育成熟,而家長教育時間有限,遊戲對孩子的吸引力,已經超出了家長老師的監督能力。其目的和教師群體類似,都希望遊戲廠商能夠將産品和孩子隔離,也有部分家長希望獲得遊戲廠商的賠償,為孩子過度充值、身體素質下降等情況負責。
因遊戲被朋友疏遠的人是《皇者榮耀》等遊戲的絕緣體,因為産品的影響力過大,對遊戲不感興趣的他們可能會收到玩家朋友的冷落,他們認為,是遊戲搶奪了朋友的心智、時間,另自己的社交受阻,所以他們需要發洩,需要讓産品消失,找回朋友。
自居遊戲鄙視鏈上游的人多為pc主機遊戲的重度玩家,他們認為一款‘沒什麼內涵’的手遊,卻搶奪了端遊、主機遊戲的市場,並且享有極高的曝光度,是不公平的。所以他們要聲討手遊、打擊手遊,讓遊戲市場重回pc主機時代。
最後一類,也就是跟風者,是這次聲討大潮中佔比最大的一類人。他們或許是遊戲的玩家,也或許對遊戲本身完全不感興趣。在數個‘未成年人沉迷’事件剛剛曝出的階段,他們或許有著自己的判斷,但在老師們、傳統媒體等意見領袖出現之後,‘《王者榮耀》有害於未成年人’觀點的刺激性和極高的重複率啟用了跟風者的從眾心理,他們開始信奉某個意見領袖,並自發地向其他人重複領袖的觀點。
……
遊戲製作者微信群。
“哈哈哈哈……《皇者榮耀》要被強制下線了!”
“這種小學生玩的遊戲真的很跌份!把我們整個遊戲産業都降了個層次!下線了好!”
“對啊!我們精心製作的遊戲沒人玩,這種粗製濫造的遊戲那麼多人追捧!難道現在的消費主力是小學生?”
“小學生人傻錢多。”
“有道理。”
“一開始誰都沒有料到這個結局。”
“瞎說!我就想到了這個結局,而且這裡面就有我貢獻的一份功勞!我可是請了十幾位朋友一起對《皇者榮耀》進行投訴,光腚腫菊這次一定要給力啊!說禁就禁!別拖泥帶水!”
“光腚腫菊千秋萬代!永垂不朽!”
“都是做手遊的人,一個個這麼幸災樂禍!等某一天事情降臨到自己頭上的時候,恐怕就笑不出來了。”
“我們的手遊又不火,封也封不到我們頭上來。”
“你們就這點兒志氣嗎?萬一哪天也火了,也給你封了,是什麼感覺?”
“我就這點兒志氣!看到《皇者榮耀》被封我就很高興,你咬我啊?
……
外界對《皇者榮耀》各種議論、風聲鶴唳的時候,《皇者榮耀》岌岌可危之時,汪謙很淡定地使用了一個道具:‘官媒之聲’。
“官媒之聲:使用之後,可以讓人民日報、新華社等官媒各自發表一篇對宿主有利的文章。”
第二天,各大官媒分別發表了一篇評論員文章,對最近社會上追討《皇者榮耀》的現象進行了分析。
“與其圍追堵截封殺手遊,不如引導孩子對多彩的現實世界著迷。”
“近日,手遊《皇者榮耀》被推上風口浪尖,原因不太榮耀——讓不少中小學生沉迷於此,讓不少家長頭大。雖然開發團隊推出了實名認證、手持身份證登入、隨機抽查等辦法,但社會輿論仍然不肯放過這款手遊。”
“回顧網際網路不長的發展歷史,防遊戲沉迷一直是兩代人鬥爭的主題。只是當年被父母扭著耳朵從網咖拎回家的少年,長大之後,成了半夜捉到孩子還在玩手遊的憤怒父母。”
“回憶我們的人生,很多都是從沉迷遊戲的少年,逐漸長成了今天的成年人,然後為人父母,可以說遊戲是人類的天性,但孩子尚不是成熟的理性人。在判斷力這一重要的人生技能習得之前,恰當的幹預和引導十分必要。”
“何為恰當?藥方就在父母手裡。”
“在媒體採訪中,有一位小學生的話發人深省:‘當我孤單的時候,我媽媽就把手機給我,然後她繼續打她的麻將。’不得不反思,中小學生沉迷遊戲,很大程度上是家庭教育出了問題。”
“家長不做表率,卻讓社會來教育你的子女?平時很瀟灑地做著甩手掌櫃,一旦出了事就讓遊戲、小說等娛樂方式來背鍋,這麼做是否合適?”
“一個小孩子長成人能接觸到的一切就是他的世界,當一個新生命呱呱墜地那一刻,他對世界的認知從零開始,逐漸做著加法。父母的生活環境,是他最初的世界;父母帶孩子出趟遠門,孩子心中便種下了遠方,有一天他會知道,這個小小的地球之外,還有太陽系,還有廣闊無垠的宇宙;”
“父母給孩子一本書,孩子便能在有限的文字之中認識無數的朋友,優秀的父母應該是掌燈人,照亮孩子前行的道路。他們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將決定孩子的接觸範圍。如果在更廣闊的世界裡,發現更多好玩兒的事情,有更多可以探索的東西,孩子還會單單迷戀手遊的快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