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45章 最安全的國家

“總之,就健康方面而言,便利的醫院服務也能證明華國是一個安全的國家。而我呆過的一些西方國家,雖然說免費醫療,但是當你生急病的時候,去了醫院卻要排十幾天的隊這種事情會要了你的命!”

“下面是一位來自歐洲網友的發言。”

“華國非常非常安全。我去年在滬海住了一個月,完全被低犯罪率震驚到了你可以獨自一個人在城市裡隨便任何一個地方逛,無論白天黑夜,無論你是男性還是女性又或者兒童,無論是本地人或者外國人,都不用怕被搶劫或者被攻擊。”

“我問我的朋友這是為什麼,他們說,一是因為沒人擁有木倉,二是政府和警察控制得嚴,三是對犯罪的懲罰很嚴重,沒人敢這麼做。還有就是我覺得是華國人的心態,不會參與暴力犯罪……有點奇怪,他們不是都會功夫嗎?難道……皮皮拳都是假的?”

“從我在滬海的經驗得出,華國的城市比米國的城市更安全,事實上,我可以說滬海是我去過的最安全的城市。有人說扒竊和小偷比較常見,我沒有遇到過,不過可能是真的。”

“《正義之聲》在華國街頭採訪了部分外國人:你在華國感覺安全嗎?”

“所有人的回答都是:安全!”

“是什麼令你們覺得安全?”

“坐火車要過安檢啊!”

“華國禁木倉呀!”

“華國走夜路,實在太放心了!”

“我們的梳理發現,老外的安全感主要表現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是深夜敢出門。這也是外國人反映最集中、體會最深切的細節。”

“瑞典演員蒂莫西?皮洛蒂曾在華國學習過兩年京劇,他說,在邶京即便是深夜獨自外出或聚會後回家,也不必擔憂人身安全。相比之下,深夜在歐洲城市獨自外出則讓人擔心。巴西人熱娜伊娜?西爾維婭,曾在華居住和工作六年。她說巴西很多大城市都存在嚴重的治安問題,尤其對於女性來說,獨自外出時走什麼路線、幾點前回家,都是一門學問。但在華國,這完全不是問題。”

“第二是安保措施嚴,尤其是地鐵等公共交通設施的安全與便利,讓來華外國人印象深刻。在滬海工作的貝爾蒂說,華國的地鐵站都設有安檢口。即便是深夜在城市公共交通設施裡,也從來沒有不安全的感覺。”

“米國華裔小提琴演奏者夏三多說,芝加哥與邶京等華國大城市不可同日而語。在芝加哥坐地鐵,如果在靠近門口的位置看手機,列車進站開門的瞬間手機就可能被搶。她在樂團的許多同事都曾有過被搶劫的經歷,但在華國,地鐵裡幾乎人手一部手機。大部分都在玩一款《皇者榮耀》的遊戲,不管你坐在地鐵門邊還是坐在最中間,都不用擔心手機被搶的事情。”

“第三是禁木倉有力度,相對於米國等允許普通公民持木倉的國家,華國對木倉支的嚴格管控讓人放心。四十三歲的柯比?馬克西經常往返於滬海和約翰內斯堡兩地。他說,華國政府禁止持有木倉械,這一條就足以讓他沒有任何安全上的顧慮。而二十七歲的非洲裔米國人馬修?貝爾則提到了米國木倉支泛濫問題,他說,這種問題在華國不存在,甚至令他有些不適應。”

“第四是治安管理細,華國維護公共安全的決心體現在每一處。法國埃克斯馬賽大學研究生朱爾?伊紮克說,華國政府在維護公共安全方面的努力有目共睹,比如人流密集的地方都有身穿制服的警察維持公共秩序,有效杜絕了危險品在公共區域的出現。”

“現居瑞典的華人莎倫?葛分享了自己在清藏高原上的一次見聞:在清海和茜藏之間的鐵路上,盡管海拔已高至四千米,荒無人煙且天氣極端,沿途依然有士兵站崗執勤。”

“第五是人民熱情高,無論是來華國旅遊、學習、工作、生活,都能找到歸屬感。現居泰國清邁的英國人史蒂芬?懷特黑德認為,華國比泰國更加安全,這歸功於華國人更友善、禮貌以及人們不攜帶武器、警方安保得當。”

“我今天在這裡講了這麼多的目的只有一個,我就是想告訴我們國內的某些女同胞,國外的月亮真的不比國內的更圓、國外的空氣也真的不比國內的更甜、國外的男人,雖然你們覺得他們比國內的男人長得更帥,讓你們發了情一般想往國外跑,但接觸他們之後,你們才會發現他們有多麼的變太。”

“別再天真地相信米國和歐洲人很友善、很有愛、西方世界很安全的童話了,別讓你們父母辛苦的養育,最後只是讓你們的身體成為西方變太男人解剖床上的實驗品,真到了那一刻,長達十幾個小時慘無人道的毆打、虐殺,真不是你們能承受的。”

“節目結束之前,我還想說幾句,雖然這些在國外被虐殺的女同胞的不幸遭遇都有她們自身盲目崇拜西方文化、盲目相信西方人善良的原因,但我仍然會代表正義,為她們尋求到一個公正。”

“請身邊有朋友、或家中有子女在西方世界被虐殺、但至今未破案、犯罪分子逍遙法外的家庭主動與《正義之聲》聯系,《正義之聲》將會對這些案件進行追蹤,直到犯罪分子受到《正義之聲》的嚴懲為止!”

“我所說的嚴懲,指的是犯罪分子會受到比當初他們施加給受害者的殘害更痛苦十倍、百倍的嚴懲!”

“另外,我們節目組不對受害人家屬提供任何捐款,《正義之聲》的捐款更願意提供給國內因貧困上不起學的小學生,而不是嚮往西方世界、覺得國外的空氣更甜、跑到國外去尋死的那些女‘同胞’以及他們的家屬。”

“謝謝大家,我是汪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