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女,30歲,不吸煙:市民都應該勇敢站出來,向在公共場合吸煙的人說不。”
“我們再來看看網友們的評論。”
“最討厭電梯裡面吸煙的。”
“勸說不文明的行為做錯了還是……”
“自己心髒病,還在公共場合抽煙,找死!”
“這醫生也真是倒黴。”
“恕我直言,電梯裡抽煙,煙味根本出不去,其他人會很難受。”
“我就想問問:以後電梯裡看見吸煙的人我能否制止?”
“本來公共場合就禁止吸煙啊!”
“爭論間接引發,既然這樣要賠一萬五,但這事不能就這樣,醫生是不是也應該告他公共場合吸煙違法?賠償我身體健康損失費五十萬!一碼歸一碼?”
“本人吸煙,但從不在公共場合吸,更不會在醫院這種明確禁煙的地方,煙民也有素質!”
“我不想評論逝者,我只想問問逝者家屬,你們相信爭吵是因為勸其吸煙嗎?如果相信,就不要打官司了;如果不信,請找出爭吵的原因再進法庭。另外再問一個問題,假如某人從大樓上跳下去摔死了,是不是追究大樓的主人,責備他把樓建的太高呢?”
“家屬是為了錢,爭的根本不是什麼公道,要是電梯裡抽煙引起事故或者火災,這家家屬一定連屁都不放一個!”
“說話要負責任的。追責不是這樣追的。跳樓自殺的是要追究物業的責任的。對於異常精神反應者,作為維護大樓的物業,沒做到防範制止。也沒在明顯處張貼此處禁止跳樓免責的宣告。在樓上也沒做任何制止人自殺的防護設施。從而造成受害人自殺。所以物業承擔40的賠償責任。本樓居民在明知樓高,若有人自殺,卻不履行監管就施救義務,整棟樓業主負連帶賠償責任,負責賠償20。另外死者的自殺行為,個人主觀,負40責任。”
“樓上是楠京的法官?”
……
“聽完了隨機採訪的群眾們的發言,看完了網友們的評論,身為《正義之聲》的主持人,我不想就老人死亡的責任歸屬再多說什麼,在這裡我想跳出這個事件本身來質問一句。”
“有關部門,明知道吸煙有損國民健康,為什麼不禁煙?”
“有關部門,一八四零年牙片戰爭的痛忘了嗎?為什麼現在自己的國有企業壟斷生産香煙來坑害自己的國民?”
“如果有關部門不允許再生産香煙,實施全面禁煙,也就不會有今天醫生和老人的爭吵了,也就不會有公共場合是否應該勸止吸煙的爭論了。”
“有關部門的不作為,或者說是有關部門的為虎作倀,才讓香煙始終無法在華國被禁。”
“我們是否可以認為,有關部門正用香煙收斂國民的財富?有關部門正在用國民健康為代價、很多家庭的幸福安寧為代價,來換取某些所謂的財政收入?”
“我們再來看看幾個數字。2011年,煙草業銷售總額達到10111.4億元,實現工商稅利7529億元,上繳財政6001.18億元。相較2010年,三者分別增長。中央財政對煙草業的依賴性很大,煙草行業中央稅收佔中央稅總額的8.32。”
“同時,華國煙草總公司已迅速成長為幾乎無法撼動的龐然大物。2010年,其總資産從4年前的5566億元膨脹至10095億元,體量接近當時的華國建設銀行。不僅如此,它還是全國最賺錢的公司之一,2010年的盈利高達1177億元,日賺3.2億元,超過了華國銀行。”
“這還是2011年的資料。”
“我們再來看看去年的資料。2016年全國實現煙農總收入660億元含生産投入補貼),實現煙葉稅128億元,煙農戶均收入4.92萬元,同比增加0.43萬元。”
“2016年,煙草行業全年實現工商稅利10795億元,全年上繳財政總額10006億元。在繳納各項稅收之外,完成876億元專項稅後利潤上繳任務,全年上繳財政總額10006億元。”
“這幾年受經濟下行影響,國企的利潤降幅超過10,而煙草業絲毫未受波及,依舊紅火。在其他領域增速放緩之際,煙草業或將是政府獲利的重要來源之一。近日就有某國家煙草專賣局一位官員對衛生部官員大罵:你們要控煙?我告訴你們,你們這是在賣國!你們是公務員,工資的十分之一都是拿的我們的錢!”
“由此看來,控煙之於華國,任重道遠,鬥爭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