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章 話鼻煙巧得松鷹瓷 裝瘋癲隱入梨花院

<!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楊班侯止住笑,說道:王爺,方才我吟的這首詩不是唐代大詩人李白的傑作,而是鄙人的拙作。

端王臉一紅,為了遮掩窘態,忙從懷裡摸出一個鼻煙壺,問楊班侯:楊教頭,你瞧瞧這鼻煙壺是什麼貨,我看你識貨不識貨?

楊班侯仔細端詳一番,說道:這是古月軒的煙壺,當然算為上品,得之不易。這是官窯帶款的內用煙壺,流傳極少。因為官窯每次燒制雖為百隻,但選定後,照例須將其餘的打碎。這種煙壺以松鷹的瓷畫為最好,但有真假之別。真品鷹在地上回頭望月,假壺是松上落鷹。松鷹與‘高亮趕水’、‘王婆子罵雞’共乏煙壺彩篇三絕。‘王婆子罵雞’假壺雞在壺面,真壺面,真壺雞的壺底,是一奇觀。再有青花白地的‘獨釣寒江’以左釣為名貴,另有一老翁獨釣,牧童於牛背拾落帽的。青花白地還有‘七十三八十四歪毛淘氣’、‘踏雪尋梅’、‘九蓮’、‘十二蓮’等,珍品非常之多。禦用煙壺以吉祥頌贊語為主,如彩篇五隻雞,取名‘五霸強’;白地抹紅的‘文武判’;梅花上有三十二隻喜鵲,是為‘三十二喜’等,不可勝數;以多為盛有‘梁山泊一百單八將’、‘金陵十二釵’等。

端王贊道:你這武教頭懂得的東西真不少,我再問你,這煙壺都有多少種類?

楊班侯毫不遲疑地回答:鼻煙壺的種類很多,原料也不一樣,以形狀分;上下一般粗成圓筒狀的為‘爆竹筒’壺,大爆竹筒為武壺,小壇子壺珍品頗多,此外不家荸薺扁壺。以質料分:有瓷壺、洋瓷壺、瑪瑙壺、水晶壺、王壺、料壺、藥瓶壺等。瓷壺是為普遍,講究窯口和畫篇。洋瓷壺的鐵胎上掛瓷釉,相傳由朗士寧傳入中國,所以上面畫篇多是西洋人物故事。洋瓷壺由內務府造辦處承造,外面私造的幾乎沒有。壺口和壺蓋是鑿銅口,外人仿造不了。瑪瑙壺以巧做見長,隨著瑪瑙原來的顏色,雕成各種花紋圖形,尤以雕刻水蟲最為名貴。只能用竹篾削尖蘸顏色畫。相傳發明此法的是吸鴉片煙的人在煙榻上想出來的,所以畫這種畫,必須躺著才能畫。玉壺以玉皮子最佳,玉皮子有燒豬皮式煙壺,很是名貴。講究玩鼻煙壺的人,除了瓷壺以外就是料壺,有辛家坯料、袁家坯料等不同名目。料壺以有無光澤又分為‘亮地’和‘呆地’兩種,另外還有透亮地料。料壺以顏色分成:西湖水料壺、蛋黃料壺、套紅料壺、套藍料壺、套三彩料壺、鼻涕地料壺、粉地料壺等數十種。藥瓶壺又名溫都納煙壺,形似小瓶。相傳是乾隆爺時期太軍徵金川時,內廷頒發的上方珍藥的藥瓶,因形式美觀,班師後用作鼻煙壺。此類壺以寶藍地灑金點的最好。此外還有悲翠壺、雕漆壺、紫晶壺、白料壺、玻璃壺、珍珠壺、扇貝壺等。不過太少見了。

端王聽了楊班侯如數家珍般介紹了這些鼻煙壺後,連連驚漢,忙把手中的松鷹瓷煙壺遞了過去:楊教頭,你既然說出了鼻煙壺的奧妙,那我就把這只瓷壺賞賜給你。

楊班侯接過鼻煙壺連忙叩頭:謝王爺恩賜。

這時,一個丫鬟慌裡慌張閃了進來:王爺,奶奶喚你去呢!

那個奶奶?端王不耐煩地問。

是四奶奶。丫鬟怯怯答道。

不,是大奶奶。又有一個丫鬟閃了進來。

真他孃的熱鬧,好,我回去。端王大步走了出去,丫鬟們也魚貫而出。

翠花劉“劉鳳春正在房上聽得熱鬧,忽聽楊班侯在屋內喊道:‘翠花劉’,你又惦記上我這松鷹瓷煙壺了吧?還不快下來!”

劉鳳春一聽,嚇了一跳,險些跌下房來。

尹福參加了驪維祺的喪儀後,回到肅王府已是下午,剛到豪傑齋安歇,有個侍從走進來告訴他,皇上又派人來催了,令尹福盡快破案,尋回悲翠如意珠。來人還說,珍妃娘娘自人丟失寶珠後,魂不附體,夜不能寐。尹福聽了,心內又添了幾分煩躁,一歪身躺在炕上呼呼睡了。

睡至晚上,尹福感到有人用手捅他,睜眼一瞧,是個侍從,侍從說:肅王請你去喝酒。尹福心裡納悶兒,肅王平日總是與家眷飲酒用飯,今日如何請我喝酒,這裡面必有原因。

尹福隨那個侍從來到珍餚堂,只見堂內案上擺著幾瓶北京黃酒,俱是銀白色瓷瓶盛裝。酒菜別有新意,有花生仁、辣白菜、豆豉豆腐、蝦米豆、玫瑰棗、老醃雞子、抖海蜇,格炸盒、冰黃瓜、芥末白菜墩、醉蟹、燻黃花魚、魚凍、香椿豆、鮮藕等,還有一碟白杏惹人眼目,剖為數塊,杏核都破為兩半,伴與融融碎冰。

肅王身穿一件寶藍底色綴碎銀的袍子笑吟吟走了進來,他朝尹福招呼道:今晚我請教頭喝個一醉方休,請坐。

尹福隨肅王坐下,肅王抄起酒瓶,倒了三個小扣碗,遞到尹福面前:自己也基滿三個小扣碗,用五個手指捏住,然後與尹福一碰,一飲而盡。尹福也一飲而盡。

肅王咂了咂嘴,連聲贊道:這是北京黃酒,護國寺西口外柳泉居的,號稱‘玉泉佳釀’,酒味香醇。

尹福附和道:味道確實不賴。

肅王為尹福夾了一隻醉蟹:來,嘗嘗鮮。

尹福心裡翻江倒海:王爺今晚怎麼了?如此盛情請我喝酒,必是有求於我。

酒過三巡,肅王醉醺醺又開了腔:教頭,王爺待你不薄吧?

尹福點點頭,一字一頓地說:不薄。

肅王斜睨著眼睛又問:我待你與先王爺侍董公,哪個更厚一些?

尹福心想:這叫我如何回答,不如瞞過去,於是硬著頭皮答道:你更厚一些。

肅王道:知恩不報,非君子。

尹福顯出視死如歸的樣子,緩緩說道:恩將仇報,是小人。俗話說,士為知已者死。僕為主死,雖死猶榮。

肅王顯出高興的樣子,口水從嘴邊淌了下來,連聲贊道:說得好,說得好!

尹福心想:我應付他幾句,他反倒當真,看他狗嘴裡能吐出象牙。

肅王道:如今皇上鬧著變法,老佛爺豈肯幹休?老佛爺可不是一般女人,她在頤和園內不會整日吟花賞月,而是目光炯炯,盯著紫禁城。我看這天下要亂,天下一亂就要鬧他個雞犬不寧,這肅王府的防務就全仰仗你了。

尹福將一塊酥魚吞下肚,應酬道:好說,好說,王爺盡管放心。

肅王將聲音放低,嘴幾乎貼著尹福的耳根:可是王府裡近日出現一件奇怪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