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同志,劉同志這次過來準備要多少條魚?”
隊長看向兩人問道。
趙老五與劉琦過來買魚那不論斤,而是論條,每條魚最少也得四斤重左右。
“二十五條魚最少,多的話來三十條也行。”
趙老五笑道。
初八的婚宴人家定了二十桌酒席,可初六就得開工了,餐館每天最少要賣出去十幾條魚。
趙老五倒是想多買一些,可就他們四人每天只能弄二十多條十條魚過去,趙毅家院子的池子也頂多養這麼多,幾人又是走山路,沒有車幫忙運。
要是請車幫忙運,一趟下來的利潤不知道夠不夠運費。
劉琦的孩子已經十五六歲了,這次也跟著過來。
他們分錢是運多少是自己的本事,一斤魚有一毛錢的收入,挑著裝著水的木桶最少也有八十斤的擔子,還得趕四個多小時的山路,一隻木桶頂多能裝三條魚。
平均一條魚四斤一隻木桶就是一塊多的收入。
比起大多數工人一天的收入都高了。
現在哪怕不收豬肉每個月收入都不低。
幾人挑著木桶就開始往地區趕,小家夥挑著木桶走了一個多小時只覺得肩膀火辣辣的疼,不過想起自己老爹說的只要是自己憑本事掙到錢不用上交,心裡幹勁十足。
以後去公社看小人書穿襯衫自己想買就買想看就看。
一路來到百貨大樓小家夥都是咬牙堅持不掉隊。
“怎麼樣,錢好花不好掙吧,整天問老子要錢,現在知道錢怎麼來的了吧。”
劉琦看向自己兒子笑道。
“我能掙。”
小家夥看了一眼自己老爹咬牙說道,雖然感覺現在自己的肩膀不屬於自己了,可一想到這一趟就掙了近兩塊多心裡就美滋滋的。
“毅哥。”
眾人到了百貨大樓餐館門口就朝維修鋪裡喊道。
“來了來了。”
趙毅走出了維修鋪,雖然這幾天沒事,可還是得守在維修鋪裡面。
“這小不點都長那麼高了,這時間還真的過得快。”
看向劉琦的兒子趙毅笑呵呵的說道。
“趙叔。”
小家夥看見趙毅也是一笑。
“都開始自己掙錢攢著準備娶媳婦啦?”
趙毅開玩笑道。
“書不好好讀,我就讓他試試錢好不好掙,一天在學校要花幾毛錢,以為錢是大風刮來的,吃不了這個苦就讓他滾回學校繼續讀書。”
劉琦看向趙毅解釋道。
“小子,還是要多讀書,你這年紀不適合幹這個。”
趙毅看向小家夥說道。
“現在放假,我自己掙點零花錢。”
小家夥不服輸的說道。
“有志氣,不過得好好讀書。”
趙毅點了點頭,劉琦算是讓自己兒子體驗一下他們的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