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第一話 吞蛇碑
司馬灰認為考古隊在地底發現的巨大青銅器,藏於地下數千年,並未因氧化而生出銅蝕,可能是在銅中混入了隕石裡的金屬成分,而觀其形制,正是古人造於塗山的“禹王鼎”,因為鼎身上鑄有“山海之圖”,那些神秘的圖形與符號,涉及了遠古時代的地理、地貌、湖泊、沼澤、沙漠、濕地,以及海外山川巨變,礦物分佈、植物分佈,飛禽走獸的遷徙與滅絕、變異與演化等諸多資訊。
其中有一尊巨鼎,遍鑄地下魑魅魍魎之形,以時間和地層深度為序,依此記載著四極以下地形地貌,乃至各種礦藏和古怪生物,最底層則是一個無底深淵般的黑洞,裡面還有些奇形怪狀的東西半隱半現,不知究竟為何物,這個黑洞的位置與特徵,都與考古隊想要尋找的“神廟”十分相似。
每一處圖形旁邊都有蟲魚古篆進行注釋,司馬灰加以辨認,應該是“夏朝龍印”,他對此無能為力,半個古篆也認不出來,只是“禹王鼎”是相物古術的根源,司馬灰向來聽聞已久,所以不難推測出了這幾尊巨鼎的來歷。據說秦代的地理古籍《山海經》,就是根據古鼎上的“山海圖”所做,但內容已失其真。
勝香鄰聽司馬灰說得完全合乎邏輯,想來不會出現太大偏差,也不免暗自驚嘆,以往帝王諸侯的陵寢中,最重要的殉葬器物就是銅鼎,鼎為國之重器,只有帝王才有資格殉以九鼎,以此代表九州。如果尋根溯源,還屬“禹王塗山鑄鼎”為祖,因此禹王鼎又稱“鼎母”,鼎上契刻的山海圖,更是涵蓋天地之秘,歷史上對“禹王鼎”下落的記載十分模糊,想不到竟會出現在這座地下古城中。
羅大舌頭焦躁地說:“我看這幾尊大銅鼎裡又沒地圖,對咱考古隊沒有任何實際意義,趁早別在它身上浪費時間了。”
司馬灰說:“羅大舌頭就你真是一肚子草包,以前總聽宋地球說什麼‘四羊方尊、虢季子白盤、越王劍、秦王鏡’之類的國寶,可要放在這九尊青銅巨鼎面前,卻都是重子重孫不值一提了,如今實屬曠世難逢的機緣,這也是咱們從大沙坂進入地下以來,最為重要的發現。”他又問勝香鄰能不能把鼎身上的圖案臨摹下來,可這些記載著地底秘密的古老圖形,神秘而又複雜,就算是找來一隊人分頭“描樣”,怕也不是一兩天就能完工,但現在的四個人裡,只有勝香鄰掌握著這門技術,其餘三個人即使照著葫蘆也畫不成瓢,幫不上什麼忙。
勝香鄰說:“壁畫才需要描樣臨摹,而大鼎上鑄刻的圖案可以直接拓下來,用不了多少時間。”她說著話就從揹包裡取出拓本,將古鼎上的圖形逐片拓下,又編上記號註明位置。
司馬灰等人全是外行,根本插不上手,只能在旁抽煙等候,合計著接下來要到山腹中的地宮裡進行偵察。
通訊班長劉江河在旁負責戒備,他有些好奇地問司馬灰:“司馬首長,你剛才說這幾尊銅鼎對考古隊意義重大,它對咱們究竟能有什麼用處?”
羅大舌頭說:“幾千年前的東西能有什麼意義?典型的封建迷信思想黑線回潮,難道修正主義的錯誤工作路線,還要在考古隊裡舊調重談?”
司馬灰腦中也沒什麼頭緒,無心再與羅大舌頭胡扯,只能說其實考古隊和“綠色墳墓”這個地下組織,想要尋找的目標,現在已是完全相同,也就是一個接近地心的未知區域,趙老憋稱其為“神廟”,它可能是因地幔能量高度集中,塌陷而成的一個“黑洞”,這個黑洞的具體位置和裡面存在的秘密,已經超出了咱們所能理解的極限。
考古隊現在唯一找到的確切線索,就是這座地下古城和禹王鼎上的山海之圖,但咱們解讀不出夏朝古篆,單憑那些神秘詭異的圖形,很難洞悉其中的真相。“綠色墳墓”組織中的物探工程師田克強,也就是那個代號為“86號房間”的特務,常年潛伏在新疆戈壁,窺視著羅布泊望遠鏡,這說明地底一定有某種東西存在,直接威脅到了該組織的目標,我估計這些秘密就在“禹王鼎”裡,考古隊要想前往接近地心的黑洞,就必須想辦法破解這個謎團。
這地底沙海的盡頭,是一座環繞火山窟而建的古城,山腹裡藏有地宮。夏代古篆和青銅大鼎,都直接印證了它是從黃河流域遠遷而來,那時候人煙少、野獸多,山崩海怒,自然環境非常殘酷,四方都有xue地而居之人,而銅鼎的存在,則說明洪荒時代已經結束,這座城墟應該是夏商王朝的後裔所留,所以考古隊要繼續搜尋地宮,希望能有一些新的發現。
這時勝香鄰已拓下圖片,整理好了裝進揹包,只留下一張遞給司馬灰看,禹王鼎的山海圖中,也記載了“極淵”。
司馬灰接過來看了看,見那些圖形都是地下波濤洶湧的深海,其中不乏“連城之鯨、萬丈之蛟”。相傳禹王涉九州、探四極,詳細度量大地山川的形勢,才鑿開“龍門”導河入海,具體是東海還是南海,則已無從考證,僅知道洪水灌注之地被稱為“禹墟”,也許這個地殼與地幔之間的“空洞”,就是“禹墟”,不過這些事沒有證據,只是憑空揣測。
司馬灰知道這些圖片不同尋常,就讓勝香鄰將其妥善收好備用,然後命眾人起身離開,返回那座地宮的邊緣,在與古城石門對應的方位,有一個墓道般的洞口,既高且闊,往裡面看甚是沉寂陰冷,與戈壁火洲中的枯熱截然不同。
考古隊開啟安裝在“pith heet”上的礦燈,緩步走向深處,隧道裡空無一物,兩側的洞室裡也同樣沒有任何多餘的東西,司馬灰感到這裡氣氛不太對勁,提醒眾人多加小心,誰也不要冒進。
通訊班長劉江河心中又開始有些發怵:“這地方實在太靜了,好像連半個活人也沒有。”
羅大舌頭冷笑道:“這裡要突然冒出個活人來,那才真是見著鬼了,奇怪的是連具死屍也沒有……”
這時司馬灰的礦燈光束,照到牆邊躺著一具死屍,就見那屍體頭顱奇大,彷彿水腫了一般,竟大過常人一倍有餘,顯得枯僵的臉部和脖頸很是細小,說不出的怪異恐怖。
通訊班長劉江河心理準備不足,看到那具屍體死狀奇怪,不由自主地向後退了半步,驚道:“死人!”
司馬灰藉著礦燈看到深處還有不少屍體,也暗覺吃驚,就按住劉江河的嘴,低聲道:“你給我小點聲,萬一驚動起來幾位,咱可就吃不了兜著走了。”
勝香鄰見司馬灰又在危言聳聽,把通訊班長劉江河嚇得臉都綠了,她聽著也有些心慌,就嗔怪道:“司馬灰,你別總嚇唬人行不行?”
司馬灰對勝香鄰說:“我可真不是嚇唬你們,這些年我看得死人多了,卻從沒見過這麼古怪的屍體。”
勝香鄰點頭道:“大夥務必謹慎些個,千萬不要輕易觸碰這些死屍。”
於是眾人小心翼翼地上前察看,憑那些屍體的衣服和隨身裝備,就知道屬於1958年失蹤的那支中蘇聯合考察隊,沒想到他們也找到了這座古城,並在此遇難身亡。
羅大舌頭挨著個數了數,一共有22具屍體,考察隊的成員全死在這了,包括照片中那個“鬼影”。
這些考察隊員死狀詭異,距離屍體不遠處,有一塊古老斑斕的石碑倚牆矗立,約有一人多高,形狀像是人臉,可僅具輪廓,並沒有刻出面目,只在底部雕著一張黑洞洞的大嘴,正在倒吞一條怪蛇。
司馬灰用礦燈照視地宮中的“吞蛇碑”,暗覺脊背發涼,似乎是考察隊在接觸這塊石碑的時候,突然間遭遇了不測,竟未能走脫一個。但1958年這支考察隊事關重大,司馬灰雖知這附近必有兇險,也不敢草率了事,只能硬著頭皮繼續調查,他囑咐其餘三人,在沒有得到允許之前,誰都不準擅自接近地宮中的“吞蛇碑”。
眾人逐個搜尋屍體身上的口袋和揹包,找到了一些地圖和照片,以及筆記之類的物品,司馬灰正在按照片逐個對比屍體的身份,死屍雖然枯僵,面部五官卻仍可辨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