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選定的臣子,自己知道。
聖人不用看具體的戰報,也不用去實地調查,單憑他對馮朗、虞業以及虞二等人的瞭解,他就能猜度一二。
馮朗、虞業確實有些能力,但還不足於統領全域性。
他們更沒有虞家軍的那種悍不畏死、勇於犧牲。
這兩個人,守城還行,但進攻,還一路奔襲直搗王庭 嘖嘖,幹這事兒的,只有虞二! 至於戰報上為何沒有“虞二”以及任何虞家軍的影子,聖人也能猜到原因。
還能為啥 當然是馮朗、虞業二人壓制了虞二,並鮮廉寡恥的搶奪、霸佔了虞二的功勞唄。
唔,無恥確實無恥了些! 但正中聖人的下懷啊。
他故意提拔虞二,不就是存了這樣的心思—— 幹活的是虞二以及他的虞家軍,但功勞和榮耀都歸馮朗、虞業,以及神明英武的皇帝陛下! 這般想著,聖人愈發得意了。
他再三確定了戰報沒有問題,咳咳,跟著戰報回來的,還有押解俘虜的兵卒。
俘虜嘛,自然就是被人大王子、右賢王,以及被遺棄在王庭的一些王族、重臣。
戰報可以作假,戰俘卻不能。
所以,西北到底有沒有獲得大捷,過兩日,押解戰俘的人馬抵達了京城,就能知道真假。
包括聖人在內,朝堂上下,都不認為西北敢謊報軍情。
頂多就是略有誇張,但大王子等戰俘是真的,而北戎被重創也是真。
這、就足夠了! 聖人心中大定,開始論功行賞。
馮朗、虞業,咳咳,聖人到底沒有無恥到底,最後還是把虞二的名字也加上了。
三個副總管堅守城池、奮勇殺敵,重創北戎、活捉大王子,立下大功,封侯爵,加封大將軍。
得,到了這個時候,聖人還不忘搞制衡。
第一,他沒有擢升三人中的任何一人為大總管。
西北道還是有三個副總管。
第二,他把三人都封做大將軍,沒有誰大誰小,只能相互掣肘、相互制衡。
聖人心裡更是暗搓搓的想,北戎兵被打回漠北老家,十年內都沒有能力進犯大梁。
西北軍,似乎變得也沒有那麼重要了。
他完全可以進一步放任西北軍的內鬥,然後再選派一個自己的心腹之人,來個漁翁得利,徹底將西北的兵權收到自己手裡! 聖人這般想著,對虞二也就沒有那麼提防。
將他放在跟馮朗、虞業一個地位,進行了嘉獎、封賞。
很快,聖人就位自己的這個決定而後悔不已。
半個月後,押解俘虜的隊伍果然進了京。
京城的百姓聽到訊息,都跑來看熱鬧,幾乎將朱雀大街圍得水洩不通。
聖人以及朝中重臣都站到了宮城的城牆上,居高臨下的欣賞著。
大王子早已沒有了昔日的囂張、殘暴,他披頭散發,像只受傷的野獸般,蜷縮在囚車裡,任由圍觀的百姓指指點點、說說笑笑。
其他的北戎王族、勳貴們也都蔫頭耷腦,徹底沒了反抗的勇氣。
哈哈! 好哇,真好! 朕終於一雪前恥,父皇在九泉之下可以瞑目了。
先帝:……我瞑目個der! 伱個蠢兒子,西北都丟了,你還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