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慎清清嗓子:“不過是書坊主為了掙錢,胡亂刻賣罷了。”
見他眉尾微微上挑,沈瀾便知道這人心裡頗是高興。就見不得他高興,沈瀾冷聲道:“年紀輕輕,便已有此厚名,裴大人果真是鮮花著錦,烈火烹油。”
裴慎難免又起狐疑,旁人只見他功勢煊赫,鮮少人會想到此處。她瘦馬出身,何來這般見識?
裴慎心中起疑,嘴上卻糊弄道:“將來不過是仿多年前林隱居士舊事,四處講學罷了。”
沈瀾微怔,方才反應過來,這林隱居士肖似陽明先生,四處平叛,官至總督尚書,因軍功封伯,後急流勇退,歸而講學,只可惜最終死在平叛路上。
沈瀾笑道:“林隱居士臨死前曾說此心光明,亦複何言。想來他不後悔這一生所為。”
說罷,便覷了裴慎一眼:“也不知你我死前,可能問心無愧的說一句此心光明?”
裴慎微怔,心知她這是在暗指自己強要納她為妾,實在稱不上光明磊落。
思及此處,裴慎竟有幾分怔忡。半晌,笑道:“我是個俗人,不及林隱居士多矣。”官場之上,若事事追求光明磊落,只怕不出數日便要倉皇敗退。
裴慎所求,也不過臨死前問自己一句,這一生,可是仰不愧於天地,俯不怍於百姓?
沈瀾只意興闌珊,沒了興致,諷刺道:“你是個俗人,俗人所求的權勢果真是個好東西。”能讓他強納自己卻反抗不得。
語罷,又嘆息道:“只可惜,汲汲營營為權勢。到頭來,俱是黃土一抔。功名利祿,有什麼意思呢?”
裴慎生生被她逗得發笑,只暗道大丈夫生不可一日無權,若無權,則如立於矮屋之下,連頭都抬不得。
裴慎笑了一陣,心情大好,只一把抽走她手上的書,低聲笑道:“不談這些了,我明日天一亮便要走,你莫要看書了。”說罷便拂下紗帳銅鈎。
沈瀾自知若要天長日久的耗下去,是決計躲不過這一遭的,便嘆息一聲,任由裴慎施綾被,解羅裙,拂玉帳,掩香幃。
果真是百媚生春魂自亂,三峰前採骨都融,當戀不甘纖刻斷,雞聲漫唱五更鐘。
作者有話說:
1. 本章食物出自於《金.瓶.梅風俗譚》
2.“松之悍婦,不能列舉。”出自《明代社會生活史》附註:不搞地域歧視,不搞地域歧視!)
此外,明人懼內還挺多的,申時行、王錫爵兩個閣老、戚繼光大家耳熟能詳、還有同為將領的蕭如薰,通通懼內——出自《萬歷野獲編》
3. 明代驛丞有很多是原本的高官被皇帝貶去做驛丞,以作折辱。比如說,王陽明被貶去貴州龍場做驛丞,盛應期被貶去雲南做驛丞。
而且很多驛丞與許多高官本身就是認識的,比如,嘉靖年間,禮部尚書孫承恩作《送朱仁甫赴蠶城驛驛丞序》,為即將出任蠶城驛驛丞的同鄉朱仁甫送行。
此外,驛丞由吏部選任,也是分上缺、中缺、下缺的,有些富裕大驛站的驛丞,每歲得千金,這種好崗位就得有背景的人才能上崗。出自《明中後期驛丞群體的身份與心態》
4. 喇唬可以理解為明代的光棍無賴□□,剪綹就是明代的小偷。出自《明代社會生活史》
5. 《三寶太監西洋記》是一本明代通俗小說。
6. 王陽明死前曾說“此心光明,亦複何言”。
7. “若立身於矮屋中,使人抬頭不得”出自王仁裕的《開元天寶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