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五十一章 驚喜

喧囂熱鬧的燈節過去,大乾十年的新年,算是終了了。

府衙開衙,百業開箱。

無論官民,都開始了新一年的繁忙。

而在燈節那日鼓樓大街發生的奇事,也隨著眾人口口相傳,散播開來。

都中諸多百姓,第一次聽說了這家“非著儒衫戴青衿者”不賣的書坊,以為奇事。

只是這種事,在尋常百姓耳中,不過是一個消遣的樂子,不以為意。

二十兩就能夠讓一家吃喝一年的時代,沒有哪個普通百姓會花半年的銀錢買一套“華而不實”的書。

可此事在讀書人耳中,卻蕩起了巨大的風波。

有贊世翰堂數十年不易其志堅守祖制之風骨者,也有罵其譁眾取寵不知變通者。

更有甚者,有人將世翰堂之做法,與如今朝堂上日漸激烈的變法之事聯絡在一起,辯其是非對錯,推波助瀾……

使得世翰堂燈節一事,在朝野上下傳播的愈演愈烈。

也因此大名,不管是贊者,還是罵者,只要囊中稍微寬裕些,多半都會遣人去鼓樓大街,買一套“非著儒衫戴青衿者不賣”的書回來,看看到底如何。

一時間,世翰堂的書,竟隱隱和“著儒衫戴青衿者”甚至與朝爭掛上了鉤。

愈發揚名。

在國子監中,即使有些家資不寬裕者,也寧可節衣縮食,省吃儉用,買一套世翰堂的書,以為雅士之餘,亦標明身份。

大乾開國百年,世風原本就漸起奢華,世翰堂的書,此時居然成了相互攀比的象徵。

而許多不學無術卻多財之輩,為了妝扮身份,也願意花費三倍的價錢,來買一套世翰堂的書來裝點門面。

如此一來,自上元燈節之後,短短數日裡,世翰堂賣出的書,倒比之前數年賣出的還多。

若非早先半月,賈琮就要求林誠倪二加大投入,將老底兒都投進來,刻板印刷,再加上之前多年的庫存,世翰堂的書怕要供不應求了。

至於有人在世翰堂,無心之下發現了《聊齋志異》。

初讀之後便驚為天人,再度引起種種熱潮,使得世翰堂之書,有洛陽紙貴之勢,自不必再多言。

然這一切繁華鬧事,暫時都和賈琮無關了。

在主導了燈節那場戲後,賈琮便再度蟄伏起來。

並且鄭重告誡林誠、倪二兩人:得意時莫要忘形。

如今他們根基都太淺,任何的招搖,都可能引來滅頂的打擊。

尤其是在和朝堂變法之事產生瓜葛後,這是連賈琮都沒有想到,也無法左右的巨浪。

這個時候,悶聲發財,緩緩積累力量才是王道。

再有不知足,搞小動作,是禍非福。

有了燈節的巨大成功,原本就對賈琮信服的林誠、倪二兩人,如今更是言聽計從。

對於賈琮的吩咐,自然無有不遵。

原本和夥計邱三制定的一系列揚名“奇事”,也就至此按下,以免畫蛇添足。

如此一來,隱隱被推到風口浪尖的世翰堂,竟又平穩的回落著陸,隱聲匿跡……

……

榮府,墨竹院。

正堂。

淡淡晨曦的光束,透過窗紙揮灑進來。

堂內熏籠裡點著銀霜炭,溫暖中散著清香。

身著一襲白衫的賈琮,坐於東側臨窗的桌几上,靜神專注的讀書。

世翰堂的成功,對他來說,好似沒能帶起一絲波瀾。

生活也並沒有起多大的變化,每日裡依舊是讀書寫字。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