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類就是晉升軍銜了,根據《千羽國軍銜體系制度》規定,領地軍銜在將軍麼銜下在設校、尉、士、兵,一共是五階十七級。
校尉劃分為三品,即上校、中校以及下校。尉和士、兵也是三級,即上尉、中尉以及下尉,上士、中士以及上等兵、一等兵和二等兵,每一名軍官,任職後都有基礎軍銜,以下品為準。比如,士兵晉升火長,自動獲得二等兵軍銜。立功之後,可依次晉升為一等兵、上等兵。
當然,上等兵就到頂。只有再次晉升為隊正,才能授於下士軍銜。以此類推,諸位師團長,上任之後,自動獲得五品將軍軍銜。
軍銜,標定的是軍中上下級關係。下級軍官,必須無條件服從上級軍官,這是軍中鐵律。如此一來,在戰爭中,就不會出現指揮混亂的問題。
以一個營為例。倘若營正陣亡,按慣例,根本無人頂上,隊正沒有指揮之權,整個隊伍立即變成一盤散沙。
有了軍銜,情況就會大大地不同。
營正一旦陣亡,按照軍規,就由營中軍銜最高者,自動接替,擔任臨時指揮官。接替者倘若也陣亡,則由倖存者中的軍銜最高者接替。如此迴圈往復,這支隊伍,就能一直戰鬥下去,直到徹底潰敗為止,僅此一條,就勝過千軍萬馬。
除了標定上下級關係,軍銜也是將領們俸祿的指標。
比如,一名剛剛上任的火長,他就是二等兵的軍銜,每月軍餉是60銀幣和七到九階百戰精兵的俸祿相同,然後可以透過殺敵等方式積漲軍功,獲得軍銜晉升,一等兵火長軍餉80銀幣,上等兵火長軍餉1金幣。
軍官對此還不能說什麼。軍中以武為尊,同樣是火長,二等兵火長覺得軍餉少的話,努力作戰,晉升為一等兵便是,如此一來,反倒會刺激軍中將士立功之心。
對應的,各級軍銜的軍餉標準,都做了統一的調整。上士隊正軍餉5金幣,中士隊正4金幣,下士隊正3金幣。上尉營正軍餉20金幣,中尉營正15金幣,下尉營正12金幣。上校旅帥軍餉50金幣,中校旅帥40金幣,下校旅帥30金幣,一品將軍軍餉200金幣,二品將軍軍餉150金幣,三品將軍軍餉120金幣,四品將軍軍餉100金幣,五品將軍軍餉80金幣。
許貫忠還提出國中“慈孝”、“聰慧”、“拳勇”出眾者,由村長、鎮長、縣令推薦試用,透過功勞慢慢晉升,擴大了人才來源。
主張任用千羽國中的幾個家族族長為陳縣下屬貧困村鎮的村長、鎮長,讓他們帶動這些村鎮的經濟發展。
並且希望千羽國開設國學,為百姓開智,培養人才。
這些建議也全部被楊鋒接納了下來,楊鋒決定先在國都和陳縣縣城開設私塾,主要以啟蒙兒童教育為主。招募文士來教授大家識字,待識至千字左右後,再教讀《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這樣的蒙學經典,畢竟千羽國太過落後,沒有什麼人才,想招幾個大才來教書是不可能了,只能給孩童為以後的學習打打基礎。
兩人商議結束後,楊鋒讓小飛子帶許貫忠去找暫時落腳的地方後,召來了那五個老臣子。
片刻後那五個略微佝僂的身影便同時結伴出現在了楊鋒的視野中。
“國君萬歲萬歲萬萬歲!”
楊鋒扶起跪地的幾人,“眾卿不必多禮,此次喚你能前來,是有幾件事要你等去處理。”
“我等願為國君分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眾卿言重了…陳縣戰事剛了,如今陳縣之地滿目瘡痍急需修建,還有孤要你在這之前在國都和陳縣縣城開設一座私塾,供我千羽國的孩童習字,孤先給你2000金幣的維修款,若是不夠可在報數於我,王卿可能勝任?”
“謹遵國君旨,微臣馬上募匠趕往陳縣俢建!”王阻陽躬身答道。
其實國庫應該是由戶部管理的,但楊鋒對劉翔這個老頭子可沒這麼放心,還是自己先抓著吧。
楊鋒滿意的點了點頭,將寫著改革方案和官員任免的書紙遞給王阻陽,“孤決定進行變法,這是我千羽國將變法的內容,你等好好看看吧。”
潘軍等人也湊到王阻陽的身前,一起仔細看了起來,楊鋒發現楊穎的臉色突然有些變了,立馬也猜到了緣由。
“楊卿,孤聽說你的長子楊子榮文采出眾,孤有意提他為戶部郎中,你覺得可否?”
楊穎聞言,臉色稍好了些,但還是說道,“榮兒自小學文倒是有些墨水,只是他從未任職過,如今突然升為戶部朗中,怕是會令國君失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