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來,李暮歌有一段日子沒見過榮陽了,她記憶裡的榮陽是個特別高傲的人,成日裡鼻孔看人,對誰都滿是不屑。
現在的榮陽跟以前差不多,只是在看李暮歌時,終於正視她,而非和以前一般鼻孔看人了。
李暮歌現在不是個可以忽略的小透明瞭,她主持的科舉改制目前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雖說還沒有進行會試,正視使用改制後的規則,但她能將科舉改制推行到下面,沒有遇到特別大的阻攔,這就已經完成了一大半。
只差臨門一腳,不會再有任何意外。
有了政績加身,哪怕皇帝並沒有表現出對李暮歌的特殊優待,其他朝臣和皇嗣也不能無視她,她在朝廷上已經是個有名有姓的人。
看李暮歌幾乎每隔幾日就會上朝,每次上朝都有事啟奏,便能看出,她是個手握實權的公主。
榮陽會無視被困在後宮,沒有一絲聲響的十四公主,她不會無視,走上朝堂,站在她面前的長安公主。
侍女捧著美酒入場,樂伎奏樂,正式開席。
李暮歌見成國公已經拿筷子,太子也動了筷子,便也拿起筷子,打算吃一口面前的美食。
結果對面的榮陽突然說話了。
“真是少見,長安竟然出宮來參加婚宴了,可是崔家送給長安的請帖?”
這個問題其實不應該問李暮歌,應該去問坐在桌子上的崔家人,是不是他們請得李暮歌。
崔世子下意識想開口,成國公輕咳一聲,沖他指了指一旁的菜,崔世子趕忙拿起公筷為老父親佈菜,盡孝道。
他同時歇了開口的心。
崔世子心裡想著,他之前聽其他大臣說,新崛起的那位長安公主應該是大公主黨,他那時還覺得長安公主應該沒那麼快站隊,現在看來,長安公主和榮陽公主關系不太好。
眾所周知,榮陽公主是鐵板釘釘的太子黨。
崔世子又想,他那個覃家的兒媳婦,與長安公主可是關系匪淺,好到能送出請 帖,請來長安公主。
若是長安公主真的心向大公主,他那個兒媳不會讓人誤會崔家站隊了吧?若不是覃家在宮裡的淑妃娘娘所出兩位皇嗣都已經去世,崔家不會同意與覃家聯姻。
崔家向來主張不引人注意,低調才能長久。
誰都看不出崔世子心中藏著的擔憂,現在桌子上其他人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兩位公主身上。
李暮歌看了看筷子上的菜,再看看等她回話的榮陽,最後還是選擇先吃菜。
她都餓了,說說說,哪兒那麼多話,非要在飯桌上說!
要不是素質不允許,李暮歌甚至想給榮陽翻個大白眼。
李暮歌的沉默讓氣氛變得古怪起來,榮陽臉上的表情有些掛不住了,她看著李暮歌一口口細嚼慢嚥,吃完菜還吃了口飯,然後又喝了口湯,接著又去夾菜。
榮陽終於確定,李暮歌是真不打算搭理她了。
“長安,皇姐在問你話,你竟如此無禮?”
榮陽不打算輕易放過李暮歌,今天她還就要讓李暮歌放下筷子跟她說話了!
一邊的太子都有些不高興了,他是讓榮陽去試探一下長安,但沒想讓榮陽在飯桌上試探。
等吃完飯喝酒的時候不能說嗎?非要這個時候開口。
榮陽不是不知道此刻開口不對,她就是故意為難李暮歌,反正榮陽公主囂張跋扈不是一天兩天了,哪怕她行事無禮,旁人也會見怪不怪。
李暮歌如果被扣上無禮的帽子,反倒會頗受非議。
這是個流氓手段,非常不講理,說句不要臉也不為過。
李暮歌第二次面對這種手段了,第一次是在皇帝面前,她戳穿了榮陽刺殺一事,當時榮陽也是如此對付李暮歌。
最後結果不了了之,皇帝強壓著榮陽道了歉,榮陽沒有付出一點兒代價。
李暮歌依舊不緊不慢吃飯,沒有任何回應,在她眼裡,榮陽說的話像是空氣一樣。
榮陽終於感受到了她平日裡無視他人時,他人的感受,她脾氣不好,此刻氣得呼吸聲都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