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松華已經七十多歲,前幾年被學校返聘回來,繼續發光發熱。
看著眼前陌生的年輕人,他疑惑:“同學,有什麼事嗎?”
安景之先進行自我介紹:“竇老師您好,我是咱們學院攝影學院的學生,前幾年剛剛畢業。”
“哦,你好你好,”竇松華不明所以:“你來找我是?”
安景之徑直走到對方的面前,雙手遞出手中的檔案。
對方疑惑的接過翻看起來。
安景之趁對方翻看時解釋道:“這是我們村的一份扶貧計劃書,我們小安村從上世紀開始就是有名的貧困村……”
安景之簡單介紹了一下小安村的過往歷史和發展歷程以及目前的困境。
最後著重闡述自己想要靠電影吸引遊客致富小安村的想法。
“所以我希望竇老師您能幫我引薦一下胡成明,胡師兄。”安景之禮貌道。
竇松華一連翻看了一個多小時,才把計劃書看完。
摘下金絲眼鏡,揉了揉眉心:“這位同學,你的想法和出發立場都是很好的。”
“可是你有沒有想過,你拍的電影憑什麼能吸引人?”
“你要知道,國家每年上映的電影都有成百上千部,還有那些不能在院線播放的電影,更是數不勝數。”
“你剛才也說你是攝影學院出身,不說電影,你連一個電視劇都沒有執導過,你就這麼有信心電影能帶動小安村經濟?”
竇松華也是從艱難時代走過來的人,看到安景之有這樣的想法,他心中第一反應是欣慰。
可他又怕眼前的人太過自信,如果一旦遇到挫折可能會一蹶不振,有些話他不得不提前說。
安景之感覺到了對方的關懷,他笑了笑說道:“竇老師,您說的這些我全都考慮過,小安村的情況您也看到了,沒辦法走助農也沒辦法靠風景吸引人。”
“我只能另闢蹊徑,自己打造。”
“恰巧我又是學攝影的,對導演這一行非常感興趣,不瞞您說,在家的這大半年,我不僅在考察小安村,也在學習導演的知識。”
“其實在校期間我也跑到導演系聽過好幾次課。”他像一個羞澀的年輕人,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說道。
竇松華倒是有些錯愕,“你覺得光靠你自學就能打敗那些系統學習的導演?”
安景之搖了搖頭:“竇老師,我也沒那麼狂妄,只是覺得,盡我所能。”
“那我考考你,”竇松華左看右看,拿起桌上的一張海報問:“你說說《鷹》這部電影裡面的光影變化對人物的塑造有什麼作用?”
安景之看了一眼,想了想說道:“每次的光影變化都預示著人物結局,同時也是……”
竇松華一邊聽一邊直點頭,安景之說完後他滿意的笑道:“不錯,你分析的很精準,看來是真的鑽研過。”
“比科班出身的導演也不差了。”何止是不差,比一般學生好太多了,但竇松華習慣說話留一半。
“多謝竇老師的認可。”安景之笑道。
他又從安景之這裡要了劇本,想看看能不能幫他指點一下,看完之後竇松華終於放心了。
對方是有意而來,準備充足。
“你的劇本我沒什麼好指點的,看來是我小看你了,你回去等一等,你胡師兄那邊不確定有沒有安排,我明天再給你訊息。”
留下電話號碼,安景之道謝後便回去等待。
他不知道,他才剛走,學校已經開始小範圍傳播他的事情。
雖然大家對他並不看好,但一個願意回饋家鄉,帶領家鄉脫貧的年輕人,值得大家尊重。
許思明先在外面跑了幾天,等他再去學校,準備厚著臉皮,三顧茅廬求學院的裝置時,沒想到居然意外的順利。
“老師,您就這麼願意相信我?”許思明一臉不可思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