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正在開會,”馮教練壓著聲音回複,“剛看見,然後呢?”
“華夏有申辦的可能嗎?”
“現在華夏的疫情形勢也很嚴峻。”
“沒有可能嗎?”
可現在許多運動員都困在華夏,這是大好的機會。
手機那頭,馮蒹葭被冬管中心的領導提醒按下手機,保持會場秩序。
電話沒有結束通話。
葉紹瑤誤打誤撞聽到了領導的陳詞。
原來也是因為總決賽取消而緊急召開的會議。
“我們打算向isu申請大獎賽總決賽的承辦資格,各位線上和線下的同仁怎麼看?”
電話沒有擴音,遠方的聲音極微小。
但卻是平地一聲驚雷,把湊近耳朵的葉紹瑤和季林越炸了清醒。
“我聽到了什麼?”
像埋伏在暗處的狗仔,這是他們蹲到的第一手新聞。
季林越老實複述了一遍:“華夏計劃積極申辦總決賽。”
很難相信,連續幾年推掉承辦國際賽事機會的華夏滑協居然挺直了脊樑骨。
但有人在現場發問:“我國目前的國際航班很受限,除了首都和沿海部分發達城市,幾乎沒有直達航線。”
要知道,現在國際環境嚴峻,辦理簽證和出入境極其困難。
“那就從首都和沿海城市的冰場考慮。”
近處的桌椅拉動,馮蒹葭首先表態:“我認為首都經濟發達,近兩月的疫情相對平和,具備申辦總決賽的能力。”
“首都是我國重要的對外交流中心,人口龐大,一旦破開口子接納幾百上千號外國人,不定會對疫情反彈有所沖擊。”
“但事實上,大部分運動員已經滯留首都國際機場,並進入附近酒店休息。”
四座炸開驚訝聲。
“我們可以奉行isu的‘氣泡’管理政策,在保證比賽正常舉行的情況下,盡最大力度不給社會造成壓力。”
這話很受與會領導的喜歡,也與他們開會的初衷相符。
但保守派仍然反駁:“比賽不急於這一時。”
“冬奧會是華夏舉全國之力籌辦數年才有的結果,如今迫在眉睫,我們必須給我國參賽運動員一個機會。”
因為連年放棄承辦國際賽事,華夏幾乎上了isu的黑名單。
裁判席上很久沒有華夏人的影子,遑論裁判長和技術專家。
運動員也很少被滑協放出去參加國際比賽,除了葉季,其他運動員的節目內容分能和同水平運動員差一大截。
華夏的花樣滑冰正在或主動或被迫與國際脫節。
而現在,就是讓國際重新聚焦的最好機會。
他們要給冬奧會造勢。
反駁的聲音逐漸小了,多了窸窸窣窣的私語聲。
局面已經很明朗。
“馮教說得很對,我們剛好也需要一場預備賽,來檢驗我們的冬奧場館。”
是為了冬奧會特地改造的首都體育館。
是剛澆好的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