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2章 歷史老師

下了體育課,學生們買零食的買零食,上廁所的上廁所,亂個不停。

張揚去宿舍換了褲子,剛到教室坐下,也就是一會兒,便又上課了。

這節課是歷史課。

歷史老師姓吳,叫吳庭石,年紀五十歲上下,是一個老牌大學畢業生。

吳庭石大學上的早,屬於是剛恢復高考後畢業的那撥大學生。那會兒的大學畢業生含金量還是比較高的,國家給分配工作。

他大學畢業後,就直接給分配到了鎮政府工作。坐了幾年辦公室後,吳庭石覺得沒意思。他過夠了那種每天不是喝茶看報就是文山會海的日子,便又託關係轉到了南川中學當老師。這一晃,他來南川中學就已經二十多年了。

吳庭石有老派知識分子的派頭,說話辦事都文雅的不行,是楊林楓眼中最符合老師形象的人。

吳庭石剛開始是教語文的,語文屬於是正課,教學時需要格外用心。這倒無所謂,但後來吳庭石覺得語文教材太過死板,尤其是教材設計以及課後問答,都有些呆板無趣,甚至是矯揉造作,讓他覺得是在限制學生的想象力。

後來國家雖然進行了新課標改革,但在吳庭石看來,這還是新瓶子裝舊酒,等於是換湯沒換藥,還是老樣子。

於是吳庭石便不教語文了,改教歷史。一來他大學時學的就是歷史,他本人就對歷史感興趣;二來歷史就是歷史,事實擺在那裡,給學生準確傳達出去即可,沒有那麼多彎彎繞。

吳庭石歷史講的好,他講課有個特點,那就是授課內容不侷限在課本里面。講一個歷史事件時,他總是力圖把這個歷史事件講透,因此會穿插很多課本上沒有的內容。

這其中很多內容,已經不屬於是課外延伸的範疇了,而是屬於“發隱掘私”,甚至有些“禁忌”的話題,他也敢說敢講。

吳庭石講的很多內容,不少已經超出了學生們的認知範圍。但學生們還是願意聽,而且很喜歡聽。所以,儘管歷史課屬於是所謂的“副課”,但卻是初二一班學生最愛的課程。

這倒不是課程本身的原因,而是老師的原因了。

其實就是這樣,很多學生就是因為老師,才對不同的課程產生了不同的好惡情感。

也正是在吳庭石的影響之下,楊林楓也更加喜歡歷史。他喜歡聽各種各樣的歷史故事,也喜歡分析不同歷史事件裡的歷史人物。

在一般人看來已經顯得遙遠甚至是陌生的歷史人物,在楊林楓看來卻是鮮活而且具有參考價值的。

在楊林楓心中,這些歷史人物的命運,都是一次次活生生的人生閱歷,裡面有無限的趣味性和無限的啟發性。

當然,對於歷史的興趣,楊林楓在上小學的時候就產生了。

在小學五年級的時候,楊林楓就從學校圖書館借了一本《三國演義》。那會兒他還不大看得懂這本書,但即便是在這種狀態下,他還是對歷史產生了朦朧的興趣。

看《三國演義》時,楊林楓看著他現實生活的這個世界,看著他生活著的這片土地。但他卻又不由得幻想著遙遠的過去,幻想著這片土地上發生過的事和生活過的人。

他也在想象著《三國演義》裡描寫的那個世界,儘管他的那種想象還很模糊,甚至說是很粗獷。

但正是這種還是很模糊也很粗獷的想象,讓楊林楓對歷史有了第一次意識上的感知。

小學時讀的那次《三國演義》,楊林楓並沒有讀完,也可以說沒有讀懂。直到上了初中後,楊林楓才在一個暑假讀完了《三國演義》,但還是沒有讀懂。

後來楊林楓又讀了關於中國近現代的歷史。看到鴉片戰爭、看到火燒圓明園、看到八國聯軍、看到中國當時和外國簽訂的各種不平等條約……楊林楓是憤怒的,但更多的是感到震驚,甚至是屈辱和不敢置信。

也正是在這樣情緒的帶動下,楊林楓喜歡上了歷史這門學科。

故而在吳庭石上歷史課時,楊林楓總是表現的很活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