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千畝梯田魚那是不要太多,十五隻朱䴉,吃也吃不了多少。
到了下午,池田老頭,良子,工藤幹脆在田邊支起了畫架,對著朱䴉開始寫生。
山本則拿著相機四處拍攝。
李君閣都鬧不明白,白衣服喝醉酒倒叼著煙杆的清代老頭有什麼好看的,凡是嘴巴又長又彎,臉上還沒毛的鳥,都不符合他的審美。
看看我們家麻頭和金毛,那才叫神俊的好扁毛!
接下來的日子,就是天麻收獲的季節。
苗寨的林下種植基地,前年的那部分天麻地休種,原來的天麻坑裡邊培育的是小菇菌,石斛小菇和蜜環菌這類能夠促使蘭科作物生長發育的有益菌種。
這些菌種經過兩年的培育,將再次讓天麻地恢複到適合天麻種植的狀態,還能夠為蘭場提供高效的腐殖土。
而今年要收獲的,是第二片地。
半山林場那裡,則是明年收獲的第三片。
年初的一場大雪,黔州的天麻種植可算是糟了大災,但是苗家林場的卻沒有受到什麼影響。
這裡邊有育爺爺指揮人手及時覆蓋稻草保護地溫的功勞,也有農大悉心指導補種的功勞,當然還有李君閣偷偷用靈泉灌溉的功勞。
藥品集團的曾總對這樣的結果真是太滿意了,各家生産商都在等米下鍋青黃不接,唯有他和李家溝集團早早就訂立了合作關系,今年天麻全膠囊價格調整,那是必然結果。
但是他最關心的還不是這個,檢查過第一天收獲的天麻品質之後,死活拉著李君閣要去參觀葛仙米繁殖基地。
一粒葛仙米,理論上就是一粒生物膠囊殼啊!
拿天麻漲價為藉口市場不一定會接受,但是如果換成生物膠囊殼,自己的幾種營養品這就算是産品換代升級,可以契合高階市場的需要。
這就是在佔領大市場後,開始後續的市場細分戰略,給自己的産品劃定檔次,壟斷高中端市場。
至於低端産品,就留給別人爭去吧。反正百分之二十的人,擁有百分之八十的社會財富,只要是人構成的社會,就逃不開這個魔咒。
瞌睡遇到了枕頭,不由得曾總不上心。
不過李君閣卻沒有管他,自己這邊還忙著呢,第二天下山,又在半山收麝香,還要放歸林麝。
一年下來,林麝又多了幾十頭,這次釋放的有二十隻,一半是李家溝自己繁育出來的。
去年的放歸的那些,除了兩只運氣不太好被紅毛狗群打了牙祭之外,其餘的都生活得不錯,而且也開始了繁殖。
看著消失在林間的二十隻成年麝,李君閣開心不已:“呦呦鹿鳴,食野之蘋。相信過不了多久我們李家溝就能見到這樣的景象了……”
曾總都急壞了:“那你有嘉賓,趕緊鼓瑟吹笙啊?皮娃別在這裡酸了,快帶我看葛仙米基地去啊……”
李君閣笑道:“老曾文學水平不錯啊?要吹笙那還不簡單,要不我們再上苗寨?蘆笙舞你看過沒?”
曾總翻著白眼:“哎呀老弟別逗悶子了,走走走正事兒要緊!”
兩人回到忘憂谷,林昭吳志秋何苗已經在這裡等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