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98章 委座的三言兩語

<!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李玉堂在家中院子裡坐在躺椅上曬太陽,他兩耳不問窗外事,胸中仍然鬱積著不平之氣。李玉堂絕對是個性格剛烈漢子,雖然李玉堂很想領兵打仗,但為了一口氣,他寧願賦閑在家,也不願意聽薛嶽的,不明不白就領兵打仗。

客廳電話鈴聲響,警衛跑過去拎起電話,一聽是重慶委座打來的,趕緊按住話筒,喊李玉堂接電話。

李玉堂怒吼:“誰的電話我都不接。”

警衛拉長聲音說:“委座的電話。”

李玉堂聽到是委座的電話,趕緊一躍而起,跑過去接聽。

“你是第10軍軍長李玉堂嗎?”

果然是委座的電話,開口就把李玉堂的身份定下了。

李玉堂畢恭畢敬站正身體,大聲回答:“報告委座,是的!”

“你是黃埔一期學生嗎?”

李玉堂大聲回答:“是的!”

“那好了,那麼長沙交給你了。”

隨後聽筒中傳來嘟嘟聲。

李玉堂怔在那裡,慢慢把話筒放下。

李玉堂突然沖警衛大吼:“備車!立即前往軍部!”

董壯飛參謀長以張昊的名義寫給委座的信,對於恢複廖齡奇名譽,重新讓李玉堂擔任第10軍長起到了積極作用。作為委座來說,別人的話可以不相信,張昊的話絕對相信。董壯飛參謀長是高材生,不僅文筆好,而且用語技巧性也好,句句擊中委座心坎,委座在這種關鍵時期,也確實表現出了有錯就改的決心,立即暗中派人調查廖齡奇臨陣脫逃真相,當得知廖齡奇並沒有臨陣脫逃,而只是向長官部請假,而且得到了批準後,才回去結婚這一點後,委座氣得差一點要吐血。要是現在不打仗,他肯定會撤了薛嶽的職。但現在是用人之際,他還不能沖薛嶽發火,只能讓薛嶽在第九戰區為廖齡奇恢複名譽,後續事宜由統遇部解決。

張昊給委座的信上也提到了李玉堂,關於李玉堂,委座並沒有調查,因為委座對李玉堂是瞭解的,受到廖齡奇案的影響,委座相信薛嶽也一定是冤枉了李玉堂,委座很想找機會立即恢複李玉堂的職務。

機會來到,委座親自給李玉堂打了一通電話,話不多,只說了幾句就把電話掛了。

李玉堂接了委座的電話後,果然老老實實立即去上任了。

張昊現在的級別很高,第九戰區把張昊當成正軍級看待,對各部的通報,也會發給張昊。

張昊在萍鄉團部看到恢複廖齡奇名譽及李玉堂恢複原職通報後,非常開心,感覺能為這兩位大英雄貢獻綿薄之力,很是榮幸。張昊隱約記得,李玉堂在守長沙時,仗打得非常出色,不管日軍攻勢有多麼兇猛,都沒有能踏進長沙一步。至於廖齡奇,死後能夠恢複名譽,遺體放入忠烈祠,也不枉活一生了。每個人終有一天都會死,廖齡奇的死法,確實憋屈,但人死不能複生,結果圓滿也就算了。

27日晚上,張昊在萍鄉團部作戰指揮室,和董壯飛參謀長、趙大志副團長、周永強、雪兒、小花、吳玉玲、錢詩雨、陳少勇、下野一起開會。董壯飛參謀長先是報告獨立協和到瀏陽河北側駐紮情況,接著說明敵我態勢,最後,董壯飛參謀長說:“日軍明天也許就能渡過汩羅江,我們團部應該到瀏陽河北側去了。”

張昊點頭說:“這次我軍阻擊日軍的方法和上一次不同,上一次把主力全都派上去,硬頂日軍,導致傷亡極其慘重,74軍和26軍傷亡接近一半。這次第九戰區長官司令部,派出阻擊隊伍都不使全力,阻擊一下,就會往外側撤。所以,日軍一旦渡過汩羅江,很快就能到達撈刀河。我們是該到瀏陽河去了,我們必須做好隨時出戰準備。”

趙大志副團長說:“團部過去時,為了安全,讓小花她們待在這裡。”

張昊點頭笑說:“宣傳文化藝術團不用隨行,讓她們替我們看守團部。”

小花噘嘴,小聲說:“我想跟您去的嘛!”

張昊看小花,笑說:“看守團部任務很重,有情況我們可以電報聯系。在家平時要用收音機聽新聞,近階段會有很多有趣新聞,你們要結合新聞開展宣傳活動,讓更多老百姓知道,中國抗戰將不再孤單,中國將和全世界正義國家一起,結成同盟,和日本進行戰鬥。”

小花的眼睛發亮,問:“真的嗎?什麼叫?別的國家真會和中國結成同盟嗎?”

張昊耐心向小花解釋,向小花解釋同時也是向大家解釋。

張昊解釋了一番形勢後,看著雪兒,說:“日軍目前制訂的策略是圍殲第九戰區主力,但我估計,日軍有可能會改變策略,把目標確定為進攻長沙。你們情報部門,要加強對日軍動向的偵察,盯牢日軍11軍電報。”

雪兒小聲說:“電報暫時破譯不了。”

張昊哦了一聲,想了想後說:“和武漢軍統唐新保持聯系,讓他想辦法為我們多搞一些日軍情報。”

雪兒點頭說:“好的,今晚我與他電報溝通一下,看他能不能搞到日軍動向情報。”

11軍司令部搬到了嶽陽城中,參謀長木下勇帶著人前出,在嶽州也就是現在的嶽陽縣城建立了前線指揮部。

阿南惟幾與前任圓部和一郎完全不同,圓部和一郎是放任師團獨立作戰,在師團作戰時,基本不參與。阿南惟幾不一樣,他喜歡直接指揮,要各師團嚴格按照司令部指示行動。

用兵上也比圓部和一郎小心,上一次他把日軍全都集結在狹窄正面,平行向南突進,這次同樣採用上一次的方法,把第3 、第6、第40師團和各支隊全都放在狹窄正面,各支隊伍之間的距離非常小。日軍向南推進時,中國軍隊假如硬頂,必然會傷亡慘重。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