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轉折之機,往往是不聲不響的。
百年前一個微風拂袖的午後,西王母在瑤池中捉到慶忌,彼時她滿心只有瑤池的得失,她讓青鳥上妙嚴宮去請越鳥,越鳥將慶忌送回了凌雲洞,送給了當扈看守,一切合情合理。誰又能未卜先知,想到越鳥竟就落下了宿命棋盤上最重要的一子?
九重天如何?青華大帝又如何?世間的一切早就在開天闢地的那個瞬間便寫定了。時至今日,西王母都不知道當年是誰派慶忌潛入瑤池,可這都不重要了,劫數就是劫數,瑤池有瑤池的劫數,就好比三界有三界的劫數。好在一切都結束了,檮杌已經轉世成人,越鳥也終得死而復生。
然而越是人人議論的大事,越有不為人知的辛秘。越鳥復生後,西王母夫婦並未急著回到瑤池,反而是在佛母的光明殿住了整整十日。她夫妻乃天地未開時就存在於世間的陰陽二氣所化,就算是蟠桃這樣金貴難活的東西,在他二人手裡都能生生不息。西王母盼著越鳥能早日醒來,所以才特地留在了光明殿,可沒成想這一遭,她倆這“煙霞第一神仙眷”竟無功而返!
眼看越鳥久久不醒,王母不禁心生不詳——非她託大,以她夫妻的本事,莫說如今越鳥元靈無損,便是越鳥只剩下一絲魂魄也照樣救得回來!可她看得很清楚,越鳥受了陰陽二氣也照樣不肯睜眼,分明是不肯再受天地養!
“王公,你說大明明王為什麼這麼久了還不醒呢?”
東王公搖了搖頭,事到如今,他心裡只剩下一個猜測,可那個猜測太過於痛苦直白,他不願宣之於口。
死而復生複雜又罕見,可有道是太陽底下無新事,萬事萬物總是有跡可循的——復生的元靈必須需要完成“由死轉生”的過程,簡而言之,就是死者需要明白自己已經重生,更需要接受自己已經重生。
檮杌就是個例子,她一向是最不屈的、最貪生的,當年她的元靈被如來重創,陷入雖生猶死之地,後來又在妙嚴宮受青華鎮壓,可饒是如此,她也瞅準了時機,在越鳥踏進瑤池的那一刻死而復生!因為她一生大願,就是在世間活一回,她想活,此念一生,天地都得為她讓路。
越鳥一生辛苦,一生多半的時光都在渡劫,臨了卻進不了雷音寺,入不了妙嚴宮,兩百年來她雖得與青華破鏡重圓,可卻偏偏失去修為淪為凡胎,靠著太上老君的靈藥一日一日地捱,揹著教化檮杌的使命一點一點地熬。如今鳳凰有意,靈山有心,佛母和青華翹首以待,可也許越鳥不想再回來了,也許這世間埋葬了她太多次,她累了。
“金兒,你說太上老君曾贊過越鳥天資出眾,當時老君是怎麼說的,你一字不差地說來。”
夫妻同心,東王公此言一出,王母心裡便明白了七八分。
“老君說過,越鳥慧根不淺,乃可造之材……”
瑤池陷入沉默,東王公緘默不語——怕只怕越鳥是真的得了道,將一切塵緣拋諸腦後,放棄了紅塵三界,神在五行之外,已經到了無明之境。
這廂是青華苦戀愛妻,生死不計,那廂是越鳥一念無明,五蘊皆空。而所謂情劫,便是生死不計,輪迴難脫,生生死死,心心念念。要麼說紅塵是苦海呢?愛也苦,不愛也苦,生也苦,死了也苦,苦海無涯片葉做舟,不知要熬到什麼時候才能放下執念,終得解脫?
“那青華他……”
何用西王母來說?東王公對於青華的處境早就感同身受,有件事他甚至都沒敢對王母說——在光明殿時,他和青華足足使了兩倍的陽炎術,無奈卻依舊未能催醒越鳥。事到如今,就連他都無計可施了,越鳥這分明是不願還世,莫說是他,只怕就是三清來了也是無濟於事。
轟轟烈烈一場熱鬧,起死回生人人驚歎,誰承想這結局竟如此凋零?
過去的兩個月三界兵荒馬亂,神仙、佛陀、妖精竟無一個有片刻的安寧!鴻蒙兵敗後,玄武和敖廣各自收編了不少敗軍的兵馬,玄武有意退居幕後,博斯正式成為了攝政王,開始在四神宮重整軍備。敖廣怕天庭追究他襄助鴻蒙,嚇得夜不能寐,也藉著“重整軍備”的幌子不入靈霄殿,四海就此又起風波。北海敖順虎視眈眈,膝下又有養子金天淵聲名赫赫,敖廣勢弱,不敢與之爭鋒,如今三界都在閒論,說來日龍王之位非金天淵莫屬。
天地有千機變,始料未及是常態,誰也沒想到,越鳥死而復生後,三界居然生出了這麼多的麻煩事。眼下五族分裂在即,越鳥若是再不醒,只怕眾妖來日紛爭,更勝當日鴻蒙起兵,若真如此,滿天仙佛的萬年大計豈非白費?
從越鳥死而復生那日開始,青華就再沒出現在靈霄殿過。
青華帝君乃地上百仙之首,因盡誅百妖而位居六御,一生耗盡心血為天地守護血蓮,盪滌萬年血債業果。天規森嚴,講究一個蘿蔔一個坑,越鳥度化檮杌後,血蓮終於散盡怨氣,天庭自然也就不再需要青華了。他久久地陪在越鳥身邊,為的是盡他人夫的職責,此一點無可厚非,可六御之尊畢竟是天庭柱石,青華驟然出走,讓天庭實在是難辦得很。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青華本就想將東極大帝之位傳給東王公,東王公造化齊天,與他不相上下,此舉既是解了天庭的燃眉之急,也是還了他與西王母的私債。可不知為何,天庭情願青華久久不歸也不肯提拔東王公。事到如今,東極大帝那高高在上的寶座依舊虛懸,妙嚴宮更是空空蕩蕩,西王母隔三差五就派青鳥仙子去收拾打理,可無主之宮如同荒野,哪裡是能收拾的完的?
滿天沒人知道青華在哪,他住在哪?成日裡幹什麼?沒人知道。他幾乎每天都會出現在光明殿,探望不肯睜眼的越鳥,他為她梳理羽毛,撫摸她青色的、泛著鱗光的長頸,和佛母聊天,和當扈聊天,然後離開光明殿。
越鳥發喪當日,青華立地成佛,別人沒聽到如來說了什麼,並不意味著當時如來沒有說話。如來說的一切,青華都聽進了心裡,他明白了自己的宿命和因果,就此大徹大悟。
如今青華身邊只帶著聞人語,他把元聖星留給了佛母,佛母很喜歡元聖星,蘇悉地院仙氣旺盛,元聖星化出人身,成日在佛母身邊侍奉,和阿蘇羅也漸漸熟絡了起來。他還把九靈留給了當扈——她是新任的明王,膽識計謀有餘,無奈卻本事粗淺。眼下鴻蒙虎視眈眈,來日五族更不知道會有如何變故,當扈獨居明王宮,若無心腹之人,如何能活?
在這件事情上,佛母和青華想到了一處,畢方從前乃越鳥心腹,如今越鳥沉睡不醒,佛母便將畢方也遣去了明王宮。而當扈這個新明王,有陶剛掌宮,有九靈護身,又得畢方為心腹,自然事事萬全。
越鳥死而復生的第一百八十六天,三界突聞喜訊——四神宮裡的硃卷王妃身懷有孕,玄武藉此正式向天庭告老還鄉。麒麟的秘密已經被公之於眾,光明殿裡,玄武和佛母促膝長談,說得是萬年前血海舊債,論的是現如今柳暗花明。
玄武一生無子,他心裡很清楚,當年雖是麒麟親自求死,可他畢竟是傳書之人。佞臣戕主,天地不容,報應沒落到他身上,卻輾轉著叫他斷子絕孫。而今麒麟沉冤昭雪,檮杌再世為人,玄武還清舊債,從此便是紅塵中的一個新人了。硃卷有孕,玄武自恃奪得天機,就此情願解甲歸田,一方面是為了酬謝天恩,另一方面則是為了脫離紅塵。
大概是因為心結已解,面對鬱鬱寡歡的佛母,玄武竟一反常態出言寬慰,他說他萬年之壽幾經生死,到了今天才終得天機。而越鳥年紀輕輕就看透了三界的命數,明白了佛旨的真諦,她既如此通透,定然不會辜負這世間盼著她的人。
“‘大明’此號非比尋常,既已明白天地,自然心中無畏。”
玄武這安慰人的話和觀世音嘴裡的“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半點沒差,由此可見,理到了深處都是一樣的。可佛母能不能想通,肯不肯放下,一切卻全在她而已。
博斯公主就此成為了新任“真武大帝”,玉帝聖旨一下,白龍女立刻母憑女貴加官進爵,從此可隨意進出天庭,不出三日,白龍女就來看越鳥了。
一切傳聞在現實面前都不過是泡沫,在看到越鳥的那個瞬間,白龍女的心死去了一點——這不是她記憶裡的越鳥,只是一隻不願睜眼的孔雀。她也遇到了青華,他更瘦削了,也更滄桑了。大概凡是真情,皆要歷盡磨難,宿命不肯饒過任何一個人,凡是活著的都要受折磨。一切看似塵埃落定,可血雨腥風卻明明就在眼前。
那天的光明殿一切如常,博斯來探望越鳥,恰逢青華也來探她,當扈亦在,她先與二仙一通寒暄,隨後就見阿蘇羅前來通稟。
“稟殿下,鴻蒙那廝正在宮門前,說是要……要親自拜見大明明王。”
喜歡越鳥傳請大家收藏:()越鳥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