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六、戰鬥

在撞擊的同時,趙小明又適時補上幾炮。

“呯!”這架戰機立刻炸開了。

“哈!”趙小明瞧著視野中那朵燦爛的爆炸的花,眼睛放光,興奮地大喊了一聲,握緊拳頭用力揮了一下,“真是不容易,總算擊毀一架。”

其他戰機向旁邊分散飛開越過爆炸的戰機,然後又聚攏在一起繼續追逐趙小明的戰機。

趙小明調整好戰機姿態,做了幾個蛇行機動後,把前進的方向轉回到隕石群——那十幾架戰機咬得太緊了,在空曠的空間很不容易擺脫掉。

而且在高速機動的過程中,魚雷和導彈都不太好用,只靠鐳射炮跟他們戰鬥,很難擊毀他們,戰鬥時間會拖得很長,時間越長,他們勝利的可能性就越大。只要他們不放棄追擊,趙小明遲早會被拖垮掉,高強度的駕駛戰機能持續多久還真是個問題,時間一久就會出現疲勞了。那時候只要操作稍有一點疏忽,稍微有一點遲緩,那就避免不了被擊毀的結局了。

對那十幾架戰機來說,拖得越久越有利。

對趙小明來說,要速戰速決。因此他選擇進入隕石群作戰,以藉助複雜的地形把雙方懸殊的實力差距拉近。

趙小明的戰機在空中急速轉向,後方射來的紅色光束在戰機一側擦過,一道道銜接組成一個弧形的光帶。

全視野虛擬圖隨著戰機的轉向,也在急速的向一側移動,然後一顆巨大的隕石出現在前方,越來越大,而在它的左右前後的其他大大小小的隕石也非常多,戰機已接近隕石密集的小行星帶核心區域。

快要撞上它的時候,戰機忽然拉起90度側立,機腹貼著它的表面掠過,然後稍微轉了一下彎,向著它的背面繞過去。

十幾架戰機緊隨在後面,高速飛行中忽然調整了編隊隊形,由分散的隊形改變成首尾相連的隊形,一架接一架掠過隕石表面,也向它的背面繞過去。

隕石背面就是隕石密集的區域了,無數大大小小的隕石在漂移。在如此接近的距離上,就可以看見那些隕石並沒有規則的形狀。

那些奇形怪狀的隕石仍然在移動,縫隙時大時小,時不時相互輕微的碰撞。趙小明的戰機繞到隕石背面後,隨即調整飛行姿態,向著背面後不遠處的隕石間的縫隙飛去。

說是縫隙,其實卻是一個隕石內部的孔洞,看上去像縫隙。這孔洞也不規則,歪歪斜斜還有點彎曲,真正能供高速飛行的戰機穿過去的間隙並不大。

要想穿過去,真是要靠駕駛戰機者的駕駛技術了。

趙小明的戰機側搖了一下,在極短的速度內接近縫隙,剛要進去的時候,十幾架戰機已經出現在後方,迅速分散調整隊形,前幾架戰機剛一閃出射擊角度,立刻向趙小明的戰機開火了。炮口閃了閃光,幾十道紅色光束立刻出現,從後方向趙小明的戰機射來。

前方就是縫隙了,想改變飛行方向已經不可能了,只能往縫隙裡去。如果為規避後方射來的能量束而做出機動規避,則戰機勢必要撞向縫隙的側壁上去。

那黑乎乎側壁凹凸不平,充滿著麵包孔,看上來十分鬆散。可是戰機的掃描結果顯示側壁只是表面很鬆散,10厘米之下的結構卻非常堅固。戰機即使能承受與它的高速撞擊,也會損失大部分機動能力,讓後面的十幾架戰機追上來,那也就只有被毀滅一條路了。

但如果不規避,則那些能量束擊正戰機的話,戰機的能量盾恐怕也就扛不住了,裝甲恐怕也會受損嚴重。戰機同樣會喪失大部分機能力,結局仍然是最終要被擊毀。

然而即使做出規避動作,即使撞上縫隙側壁了,也仍然沒有足夠的角度躲開所有的紅色光束。那十幾架戰機的編隊已經調整出足夠的射擊角度,只要全部射擊,趙小明的戰機便會直接被擊毀了。

真正是考驗駕駛技術的時刻啊。

幾十道紅色光束已經射來,戰機的前一半機體都已進入縫隙了。

趙小明的戰機晃了一晃,在高速飛行的過程中,忽然變形為格鬥形態。變形速度非常快,想來是所有的伺服引擎都超功率工作了。如果是一般的人,非在這種激烈的變形過程中受到猛烈沖撞而導致昏迷不可。趙小明也是冒了極大的風險作出這一動作。

戰機迅速變形為格鬥形態機甲形態)的同時,隨即做出了翻滾的動作。

機甲的金屬腿淩空踢了一下,彎屈了膝部,一道紅色光束恰好從膝下穿過,擊中側壁,爆炸,飛出好大一篷亂石碎屑,撲簌籟撞在戰機表面。

剛剛躲過一道紅色光束,這條腿立刻收了回來,另一道紅色光束從它上方射過。

與此同時,機甲的手臂已在側壁上輕輕觸了一下,由於向前的速度非常快,這輕輕的一觸就等於是一個撞擊,機甲的姿態立刻變成橫向旋轉滾翻。

另一隻手臂抬起,手掌扶在肩後,臂彎內,肘旁,腋下分別有紅色光束穿過。一躲過這幾道紅色光束,立刻沉了下手臂伸展開來,又是幾道紅色光束從側旁擦過。

機甲兩條腿借的旋轉的勢頭,再次迅速移動在空中的位置和姿勢,閃開了幾道紅色光束。

而機甲的腰腹不知道扭了幾下了,閃開了大部分的紅色光束,只有少數的光束擊中胸口,在能量盾的表面激起一陣能量漣漪。

更加密集的光束緊接來射過來。

趙小明操縱機甲用複雜的空中動作閃避著。

眼看有一簇密密麻麻的光束沒法閃開,面對這簇可以致命的攻擊,機甲忽然再次變形為戰機,利用變形導致的外形變化挪開空間位置,在旋轉中,恰好閃開了。這一次只變形到一半,便又再次變形回機甲狀態。

駕駛艙裡的趙小明已經是渾身冷汗了。他凝神屏息,精神高度集中地駕駛機甲,這一連串的動作已經讓他非常疲憊,因為強度太高。

也好在這架機甲的主控電腦很強大,及時掃描分析到那十幾架戰機炮口的指向,給予了預先提示,不然沒法做這樣複雜的動作啊。

不過,雖然主控電腦掃描分析到了大部分紅色光束的攻擊指向,仍然有一些沒有分析到,它已經是在超負荷執行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