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7章 獵物(一更)

第117章 獵物(一更)

蔣春嵐眼神中是對她全然的信任:“這件瓷器有問題嗎?”

水仙盆,顧名思義,形成橢圓狀,底部有四個對稱的雲頭狀足底,是宋朝的一個花盆,但因其精美程度和燒製配方失傳,流傳到現在的宋汝窯瓷,價值連城。

顧夫人看著明鏡的眼神透出幾分不屑:“祝小姐,你可能還不知道,在佳得拍賣行沒有人能拿贗品充數,除非他不想活了,我看你年紀輕輕的,略懂皮毛而已,就不要在蔣夫人面前賣弄了。”

蔣夫人喜歡收藏古董,也算其中翹楚,多年眼光浸染,豈是一個十五六歲的小姑娘能比擬的。

蔣夫人都沒看出問題,你能看出什麼來?

看來蔣夫人眼光也不行了,竟然看重一個沒什麼涵養的繡花枕頭!

被人質疑,明鏡面色並沒有任何羞惱,依舊雲淡風輕。

倒是顯得顧夫人斤斤計較。

顧夫人冷哼一聲,我看你怎麼收場。

蔣夫人並沒有說話,定定的看著明鏡,等她的答案。

申夫人笑著瞥了眼顧夫人:“急什麼,人家祝小姐還沒說話呢,國外的拍賣行也不是什麼好東西,說不定就是看咱們人傻錢多不識貨,故意拿贗品掙咱們的錢呢。”

兩人你一句我一句的拌嘴,顧夫人說不過申夫人,撇嘴頭扭到一邊去。

明鏡看著手中的水仙盆,淡淡道:“雨過天青雲**,這般顏色作將出,北宋皇帝宋徽宗夢中見到天青色,從此汝窯名滿天下!”

明鏡話落,在場四人皆愣了愣。

蔣春嵐目露喜色,讚賞的看了眼明鏡。

申夫人笑道:“我就說吧,祝小姐肯定懂行,下結論不要太早。”

“汝窯瓷器以天青色聞名於世,這件汝窯水仙盆,通體佈滿了天青色的釉料,分佈均勻,胎壁薄足底微厚,底邊釉料因高溫燒製堆積而泛出淡淡的綠色,邊緣稜角釉料較薄處則出現淡淡的粉色,足底有六個細小的支釘痕跡,這是汝窯瓷器燒製的典型特徵。”

明鏡不疾不徐的聲音在客廳內淡淡的響起,大家順著她說的觀察,發現還真的一模一樣。

“所以呢,有什麼問題嗎?”顧夫人反問道。

明鏡舉起水仙盆,剛剛還被烏雲遮住了的陽光,霎那間雲開霧散,一縷陽光穿破層雲灑落下明亮的光線。

“天青色之所以珍貴,就在於它的不可得性,對溫度光線溼度火候要求極高,據傳古代匠人都會在梅雨時節燒致天青釉,雨過天晴,即可開窯取器,雨大了太過潮溼,色彩不夠透亮,雨小了,溼度不夠,則過於清淡無光,然而大自然的雨往往是不可控的,匠人們只能日復一日的燒製,耐心等待一場不知何時才會降臨的雨,才能在開窯的那一刻遇上雨過天晴後天空的那抹天青色。”

申夫人是第一次聽到這個說法,點點頭:“聽著還挺浪漫的,有首歌不是這樣說嗎?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原來就是這樣來的。”

“汝官窯的天青釉色,在不同的光照和不同的角度,顏色會有不同變化,在光線充足的地方觀察,顏色會青中泛黃,恰似雨過天晴後,雲開霧散時,澄清的天空上泛起的金色陽光,而在光線暗淡的地方,顏色則是青中偏藍,猶如清澈的湖水。”

明鏡娓娓道來,溫柔空靈的聲音輕易撫平大家的急躁,她是個很有耐心的講解者,大家聽的很認真。

這些知識,其實很容易在網上查到資料,但今日蔣夫人邀她前來,只說是鑑寶,並沒說是汝窯瓷器,因此也不可能是她提前查過資料來的,只能證明,這些知識她本就爛熟於心,所以才能信手拈來。

“南宋周輝在《清波雜誌》中記載”汝窯宮中禁燒,內有瑪瑙末為釉。”後人根據這一線索發現了汝窯釉料的配方之一便是以瑪瑙末入釉,因而釉面產生不同角度的斜開片廖若晨星,大小不一的氣泡對光照的不同反射而產生不同的色彩,但釉料的具體配方已經失傳,現代研究人員不斷調整釉料比例,卻再也燒製不出宋代的天青色。”

“這個水仙盆色澤釉染均為上等工藝,連瑪瑙粉的加入都調整到了最好的比例,不知燒製了多少個才成功了這一個。”

“我怎麼什麼都看不出來啊?這顏色在陽光下,跟你說的顏色一模一樣啊,你看,在陽光下,青中帶黃,像閃著金光一樣,漂亮極了,難以用詞語形容的色彩,太美妙了。”申夫人驚歎道。

“這才是對方的高明之處,這燒製技藝足以以假亂真,但巧奪天工,永遠比不過渾然天成。”少女溫淡的聲音輕輕落在耳邊,卻令所有人心神為之一顫。

成竹在胸的自信,沒有人敢質疑。